1961刚刚入职的我获得了系统来支红塔山快活似神仙

第524章 特别的“礼物”(第2页)

 没得办法,既然那丫头铁了心要成为一名公安,那么这些来自“未来”的经验和思路,总比她能在学校里按部就班学到的那些基础理论要更实用、更深入一些。这是他作为“引路人”,能给她最宝贵的财富。

 当然了,即使陈若楠真的在他的“开小灶”下熟练掌握了这些技能,李富贵也打心底里没打算让她以后独自去亲临那些真正危险的、血腥的案发现场。 在他潜意识里,这丫头还是那个需要他罩着的“小黑丫头”。真要出现场?行!但必须得是有他李富贵陪同才行! 他得在旁边盯着,护着,才能放心。

 至于如何才能名正言顺地“陪同”?李富贵嘴角勾起一抹早有预谋的笑意。可别忘了,当初组建这个特案组的时候,老师陈振华可是给了他好几个盖好了钢印、但人员信息还空着的证件的! 除去当初给王大宝、赵德柱他们几个填写的,系统空间里可还安静地躺着两本空白证件呢!

 其中一本证件的主人,早就被李富贵内定好了,当然属于陈若楠! 他甚至早在从冰城回京的火车上,趁着整理笔记的空隙,就拿出那本崭新的、带着国徽压膜的证件,用他那一手还算过得去的钢笔字,在“姓名”栏工整地写下了“陈若楠”三个字,在“职务”栏,他没有填写常规的“侦查员”或“科员”,而是写下了他早就想好的、更能体现他意图的称谓——“案情分析员”!在“所属单位”栏填上了“公安部特案组”。发证日期,他特意空着。照片?等小丫头毕业了,拍张精神点儿的再贴!

 “案情分析员”——这个头衔在李富贵心里琢磨了很久。它既表明了是特案组这个特殊部门的成员身份,又强调了“分析”这个核心职能,完美契合了他为陈若楠规划的“技术流”路线:运用他传授的那些先进技能,在后方或相对安全的场合,进行痕迹物证的分析、伤情研判、现场重建推导等核心技术支持工作。这个头衔避免了“侦查员”可能带来的必须冲锋陷阵的刻板印象,也预留了足够的空间和理由,让他能把陈若楠的活动范围更多地限定在需要“分析”的环节,而不是直接面对刀光剑影的第一线。虽然真到了关键时刻,他可能还是会把她带在身边“分析”,但那主动权必须牢牢掌握在他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