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云水谣(第2页)

 刘经理为了山庄大门的选择上,颇费了一番脑筋。与设计院的邵工和刘工切磋了许久,最终确定为广亮大门。他们认为这种等级较高的大门,很适合拥有这个山庄的主人的身份。

 广亮大门,门屋宽大,门扇位于门屋中柱位置,门前有开阔空间,搭配台阶、抱鼓石。门楣上方有雕花装饰,中间空余着,明显是给主人留作提山庄之名之用。梁柱涂朱漆,彰显庄重气派,房梁全部亮在外头,门庑木构架采用五檩中柱式,装饰极为讲究。四周是白墙碧瓦的高围墙,可以给主人提供较为私密的空间。

 踏入山庄,仿佛一步跌进了一幅流动的水墨长卷,亭、台、楼、榭藏于绿荫,碧水假山相映成趣,每一寸景致都浸着江南的温润与古雅。

 最先撞入眼帘的是一汪月牙形的水池,名唤“镜心池”。池水清浅,像被晨露洗过的翡翠,倒映着天光云影,也映着池边错落的亭台。池沿由青灰色的太湖石砌成,石头上爬满了翠色的薜荔藤,偶尔有几尾红鲤从石缝间游过,搅碎了满池的倒影,漾开一圈圈细碎的波光。池中央架着一座小巧的石拱桥,桥栏上雕刻着缠枝莲纹,走过桥去,便是一座临水而建的“听涛榭”。

 听涛榭是座四角攒尖的木榭,朱红的梁柱上缠着紫藤,一串串淡紫色的花穗垂下来,风一吹,满榭都是清甜的香气。榭内摆着几张梨花木的桌椅,桌案上放着青瓷茶具,若是雨天坐在这儿,听雨水敲打着榭顶的瓦片,顺着飞檐滴落进池里,发出“叮咚”的声响,倒真应了“听涛”二字。榭的檐角挂着铜铃,风过时,铃音清越,与池中鲤鱼甩尾的声音相和,像一曲天然的乐章。

 从听涛榭绕过去,穿过一片修竹掩映的小径,便见一座假山拔地而起。这假山是用太湖石堆叠而成,石头多孔洞,形状嶙峋,有的像展翅的禽鸟,有的像蜷卧的猛兽。山脚下有一泓清泉,从石缝中汩汩涌出,汇成一汪浅潭,潭边种着几株菖蒲,叶片修长,在风中轻轻摇曳。假山中间凿有一条蜿蜒的石阶,顺着石阶往上爬,能走到山巅的“望岳亭”。

 望岳亭是座六角亭,比听涛榭更高些,站在亭内往外看,整个山庄的景致尽收眼底。亭下的假山有几处洞穴,阳光从洞顶的缝隙照进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若是傍晚时分,夕阳的金辉洒在假山上,石头的轮廓被镀上一层暖色,倒有几分“夕阳无限好”的意境。亭的柱子上题着一副对联:“云影徘徊疑是画,水声断续自成诗”,字是行楷,笔力遒劲,倒与这山水景致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