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避免覆辙:从历史中的教训到未来的希望(第2页)

 杜洪点了点头,眼神中流露出一丝坚定。他知道教练在给他传递信心,但也在提醒他专注于自己的优势。第四节的比赛,确实有一瞬间他感到自己无法融入那个战术体系中。但他也意识到,像迪奥这样的球员在场上时,球队的阵容会有更多变化和可能性。而普里莫兹·布雷泽克居然展现出了三分球的能力,这在训练中是杜洪未曾料到的。布雷泽克也告诉自己以往的教练从来没有让自己去拉到外线投三分,但王宇航却看到了这点,并毫不犹豫地将其纳入战术。这一切都让杜洪感受到,球队的进攻更加多元化,而自己必须要在这套体系中找到更多的贡献方式。 

 “教练,我明白了。”杜洪点头说道,“我会继续努力,加强自己的防守,跑位,和三分。下次上场,我会为球队拉开更多的空间,制造更多的机会。” 

 王宇航笑了,点点头,眼神里充满了鼓励:“很好,我就是希望听到你这么说。记住,篮球是团队的运动,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作用。你能做到的事情,别人不一定能做到。所以,继续坚持你的风格,不要去模仿那些和你不同类型的控卫。你是你自己的球员。”他顿了顿,补充道:“我们山猫队,想要赢球,依靠的是团队精神和每个人的独特能力。” 

 看到杜洪重新恢复信心,王宇航心中略微松了口气。他知道这支山猫队还处于磨合期,最担心的就是球队出现刺头或者内部出现矛盾。在nba的历史上,多少有天赋的球队最终因为内讧而分崩离析。 

 比如: 

 萨克拉门托国王队的“韦伯与斯托亚科维奇矛盾” 

 2000年代初的萨克拉门托国王队,一度是西部最具竞争力的球队,克里斯·韦伯和佩贾·斯托亚科维奇的搭档使球队进攻华丽,极具观赏性。然而,2004年韦伯因伤重返球队后,和斯托亚科维奇的配合逐渐不再顺畅。两人之间的矛盾被媒体广泛报道,特别是在球队战绩下滑的情况下,内讧让这支有夺冠潜力的球队失去了化学反应,最终没能夺得总冠军。 

 菲尼克斯太阳队的“斯塔德迈尔与肖恩·马里昂”矛盾 

 菲尼克斯太阳队在史蒂夫·纳什的带领下,打出了风靡一时的“7秒或更少”战术,球队在2004-2010年间一直是进攻效率最高的球队之一。然而,阿玛雷·斯塔德迈尔和肖恩·马里昂之间的不和让球队内部开始产生裂痕。马里昂认为自己没得到应有的重视,特别是在球队把焦点放在纳什和斯塔德迈尔身上时,这让他情绪失控,要求被交易。最终,2007年他被交易到热火队,太阳队的化学反应也随之破裂。 

 达拉斯小牛队“基德与卡莱尔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