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绝密工艺(第2页)

 楚辰对着周莹和吴伯侃侃而谈。 

 吴伯作为一生都在制茶的老茶工,对于楚辰的态度,在这三日内也有了很大转变! 

 开始还以为他是个骗子! 

 没想到,这个楚公子在前期的切料、沤堆、蒸茶等环节对于技艺的把控相当娴熟,这也让吴伯对于制茶成功有了相当大的信心。 

 摸着架子上的茶砖,感受到上面的一丝丝水迹。 

 “楚公子,这茶叶经过这么多水的浸泡和蒸煮,难道不会变质么?” 

 “哈哈哈,吴伯,要的就是它变质!” 

 看着周莹和吴伯眼中的疑惑,楚辰继续解释:“也不算是变质,等到半月时间一过,茶叶会长出金黄色的菌群。” 

 说到这,楚辰忽然意识到,周莹等人并不知道“菌”这个字的概念。 

 毕竟现在这个时候,西方的生物学发展还并未传入中国。 

 楚辰故作神秘。 

 然后微笑的向周莹等人问道:“这金色的菌群除了我们这茶砖,还有一物也会有,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什么?” 

 “千年灵芝!” 

 “千年灵芝?!” 

 周莹两眼圆睁,樱桃小口此时竟张的可以装下一个鸡蛋。 

 连常年制茶的吴伯也是满脸惊愕。 

 这楚公子可真敢说啊,小小的茶叶居然能和千年灵芝扯上关系。 

 “其实它是一种真菌,叫做冠突散囊菌,经过发酵产生的,你们只要知道,它对我们的身体是非常好的就行了。” 

 楚辰看出楚莹和吴伯脸中的不相信,也没有过多解释。 

 在生物学发展没有进步的情况下,现在清朝的人们对于细菌真菌的概念,还没有清醒的认知。 

 唉,前路艰难啊! 

 清朝相对于世界的落后,哪里只是武器装备和制度建设的落后。 

 对于科学的认知和探究,才是最根本的原因。 

 现在的西方对于科技、生物等方面的研究比清朝领先了太多。 

 必须要一步步追赶! 

 正在三人讨论之时,吴伯挑选的六名信得过的茶工,将第一批最后一些茶砖送入了茶室。 

 见到所有茶砖摆放到位,楚辰也是内心激动不已,来到这个时代自己的第一个作品就要开始了! 

 发花环节最重要的,是温度和湿度的把控。 

 对于没有温度计的制茶作坊,想要把控28度的温度和80的相对湿度非常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