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三国干涉
慈禧听说英、法、俄、倭四国均要帮助清廷收回东北,简直喜出望外。
而条件,只有将朝鲜舍去,然后收回之后的东北,四个国家有通商、建铁路、驻扎少量军队的特权。
即使是那样的情况,也比现在被楚辰完全占据要好。
于是,5月15日,也就是朝鲜开化党政变的第8天,清廷通过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发布声明,放弃朝鲜宗主国地位,不再参与朝鲜半岛的事务。
同时,请俄、倭、法国三国,充当中间人,协商解决华夏和清廷的东北争端问题。
这里面的英国,虽然也在幕后支持,但是英国人拒绝在明面上显示自己的立场,所以对外宣布的时候,只有三国干涉还辽。
消息一出,不光是华夏,整个世界的很多国家,都在看着这一个新成立的华夏,面对法俄两个列强,还有倭国这样一个半列强国家,究竟会作出什么样的反应。
就在这时,华夏和德国传出的一则消息,让局势瞬间扑朔迷离起来。
德国首相俾斯麦率领代表团,抵达了福州!
让楚辰惊讶的是,俾斯麦不是自己来的,而是带了一个小型的代表团而来。
67岁的首相兼外交大臣俾斯麦,82岁的德国总参谋长毛奇元帅,以及德国驻华公使巴兰德,德国总参谋部军需总监瓦德西,德国总参谋部作战处处长施里芬,以及其他一些官员。
坐在红旗牌轿车之内的俾斯麦和毛奇,脸色虽然平静,但是心底泛起波澜。
“毛奇元帅,你说这个楚辰是怎么做到的?听巴兰德说,就是这片土地,4年前,还处于非常落后的状态。可是我们这几天看到的,不光是宽阔的马路,行驶的列车,电灯电报,不仅丝毫不比我们德国落后,甚至说这汽车、自行车、电话等物品,已经领先于我们了啊!”
俾斯麦作为德意志帝国的首相,自然对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有着清醒的认识。
虽然说在福州看到的东西,肯定是华夏最好的东西。
可是,即便如此,也丝毫影响不了他对于楚辰和华夏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