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遥望九州轻烟举(第2页)

 王海龙站出,目光坚定,他向皇帝谏言:“陛下,西域部落此举欺人太甚,若轻易割地,不仅有损我中州国威严,更寒了百姓的心。臣愿再次挂帅出征,定要让他们知晓我大秦的赫赫军威。”皇帝沉思片刻,最终批准了王海龙的请求,任命他为西征大元帅。

 王海龙领命后,迅速着手筹备西征事宜。他一面调兵遣将,选拔军中精锐;一面深入研究西域的地理、气候和敌军的作战特点,制定详细的战略计划。出征前,王海龙来到军营,面对全体将士,他振臂高呼:“将士们!我们保家卫国,扞卫的是中州国的尊严,守护的是万千百姓。今日,我们便要让那些妄图侵犯我们的人,有来无回!”将士们齐声呐喊,士气高涨。

 大军浩浩荡荡向西进发,一路上风餐露宿,历经艰难险阻。抵达西疆边境后,王海龙并未急于进攻,而是先派出斥候,摸清敌军的兵力部署和营地位置。他发现敌军虽兵力强盛,但营地布置松散,且不熟悉中原的战术。

 王海龙心生一计,他先派一支小股部队前去挑衅,佯装败退,将敌军引入预设的包围圈。待敌军进入包围圈后,伏兵四起,万箭齐发。敌军阵脚大乱,王海龙趁机率领主力部队发起冲锋,喊杀声震天动地。经过一番激烈的厮杀,敌军死伤惨重,纷纷投降。

 此役大获全胜,王海龙带着敌军首领和降书班师回朝。朝堂之上,皇帝龙颜大悦,对王海龙大加封赏。王海龙跪地谢恩,心中却明白,和平来之不易,唯有不断强大自身,才能长久守护国家和人民 。

 暮色如墨,缓缓晕染开来,给巍峨的皇宫镀上一层肃穆的色彩。王海龙一袭玄色长袍,身姿笔挺地伫立在皇宫的外围城墙之上。凛冽的风裹挟着寒意,一阵阵地吹来,肆意撩动着他的衣襟,猎猎作响。他负手而立,目光越过层层宫阙,望向远方,神色间满是凝重与思索,仿佛那无尽的夜色中藏着他深深的忧虑。

 不知何时,中州国的当朝着名诗人楚河启迈着沉稳的步伐,默默走到他的身后。楚河启身着月白色长衫,腰间系着一块温润玉佩,身姿儒雅,此刻他的脸上同样带着几分凝重。他轻咳一声,打破了寂静:“王将军,这般暮色之下,独自登高,可是有心事?”

 王海龙闻声转身,见是楚河启,浓眉下锐利的双眼闪过一丝意外,旋即拱手行礼,声如洪钟道:“楚先生,没想到在此遇见您。如今天下不宁,边境蛮族屡屡进犯,朝堂上那些官员却还在为了各自的私利争论不休,我身为武将,肩负守土保民之责,实在是心急如焚。”他性子直爽,说起朝堂乱象,眉头紧皱,眼中满是愤懑。

 楚河启微微颔首,抬眼望向天边那一抹残阳,神色悠然,缓缓说道:“将军忧心国事,实乃我中州国之幸。只是这世间纷扰,又岂是一人之力可轻易扭转?”说着,他踱步到城墙边,手扶城砖,目光中满是感慨,“我虽一介文人,无法像将军一样驰骋沙场,但也知这山河破碎,百姓受苦。”楚河启性格温润,言语间总是透着文人的温和与悲悯。

 王海龙望向楚河启,眼中流露出一丝期待:“楚先生素有才名,对这局势可有高见?”

 楚河启沉吟片刻,轻抚胡须,条理清晰地说:“依我之见,蛮族势大,贸然开战,我军虽有勇力,但后勤补给耗费巨大,百姓负担沉重,恐难以持久。和谈也并非不可,但需谨慎行事,不能让蛮族小觑了我中州国,失了国威。当务之急,是稳定民心,发展国力,训练精兵,增强边防。”

 王海龙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刚要开口,楚河启却已陷入沉思,片刻后,他仰头吟诵道:“暮色染城阙,寒风动将衣。山河忧思处,和战两难题。民苦祈安定,国危盼转机。唯望同心力,盛世复可期。”

 吟罢,楚河启看向王海龙:“将军,此诗虽浅陋,却也是我一番心意,愿将军能带领我中州国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