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劝说(第3页)

 马世龙没有说话,顺从被朱标拉着走到外面。 

 等了有一会的常氏,见朱标终于是舍得出来了,有些埋怨看着白了他一眼。 

 一边招呼两人坐下,给他们两人盛饭。 

 一边有些阴阳气的小声说,“我的大殿下,终于舍得出来吃饭了?” 

 “要是没有叔父过来,咱这午饭是不是就得留着晚上吃了?” 

 说完常氏把盛好的米饭塞到朱标的手里。 

 朱标有些尴尬的对马世龙笑了笑,自家媳妇虽然表面上是埋怨,但内里其实就是心疼自己。 

 他能看不出来? 

 两人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实打实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虽然这婚事是家中长辈指的,但她们两个的感情却不掺半点假,结婚这么些年一直非常恩爱,现如今更是有了儿子朱雄英。 

 几乎就是朱元璋和马皇后的翻版。 

 朱元璋刀山火海死人堆里打滚的角色,因为处理国事公务忘了吃饭,马皇后还担心的亲自下厨呢。 

 朱标一个从来没上过战场的太子,这么熬,这么耗,常氏能不担心? 

 心里能好受? 

 可作为太子妃,又有后宫不得干政的铁律。 

 她又不能直言劝说朱标,只能默默的看着,没事的时候一直守着,饭菜热了又热。 

 现在当着马世龙的面,有长辈在场她有这么做,其实也是想着让身为长辈的马世龙,出面代自己劝说一下。 

 如此明显的暗示,马世龙能看不出来? 

 他一直记得呢。 

 历史上朱标早亡,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因为平时要处理的政务太多。 

 加上朱元璋对他的期望又太高,久而久之导致压力过大,才最终导致悲剧的诞生。 

 刚才的一幕幕在脑中重现。 

 马世龙想了想,自己开口劝说朱标就是治标不治本。 

 朱标是太子,身上又有监国之责,根本就不可能放得下国事。 

 开口劝说,最多也就保持个两三天,就又要全身心的扑进去。 

 想要解决,还得是要从根上,从老朱朱元璋那边解决。 

 要不,建议一下把内阁整出来? 

 又想远了,眼前的事情才重要。 

 马世龙站起身,很是恭敬的对朱标行起臣子之礼,“殿下,国事虽重,但比不过您的身子重!” 

 “您是东宫太子,大明储君,可以说大明的未来系与您一人之身,您要是有点什么,损的可是我大明的国运啊!” 

 见舅舅如此认真,行如此大礼,朱标当即就有些慌神。 

 连忙把他搀扶起来,然后很是郑重的保证说,以后绝不会再像现在这样,一定会注意保重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