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五章 圣旨(第2页)
胡惟庸哪用得着这道圣旨?
勋贵亲手把他撕成块,几位亲王把他挫骨扬灰,地方卫所指挥使直接调兵,将他九族一个不留全部诛杀干净。
蚂蚁窝灌水银,蚯蚓竖着劈,是块石头都得挨上一刀!
只是之前靖远侯隐忍不发,陛下封锁消息派遣锦衣卫包围胡相府,软禁胡惟庸在府内,不得外出不得见客。
导致许多人根本摸不准朱元璋的脉。~x!t¨x′x-s′.~c^o,m*
搞不清为何要这样对待胡惟庸?
他已然做出如此悖逆之事,为朱元璋没有发雷霆之怒,直接着重处罚胡惟庸。
而是冷处理,将其挂在一边晾着,没有流露出要处置的意思,但也没有要从轻发落的苗头,就那么放在一旁置之不理的态度。
有人禁不住好奇,想要试着用自己的办法,拨开迷雾看的更清楚些。
但立刻便会招致锦衣卫的警告,不想成为猫就憋住自己的好奇心。
而如今已经一两个月的时间过去了。
许多人都快遗忘胡惟庸,都快忘记他那么大胆敢谋算靖远侯,只是在茶余饭后,或者无事闲谈之时,偶然才会想起,谈起这位先前风光无限的胡相。
就连他以往那些铁杆拥趸,自称胡相门下的故吏门生。都渐渐的放松警惕,销毁罪证的动作都慢了许多,家中子侄也不再忙着更改姓氏户籍。
谁都没有想到,今日,无比寻常日子,朱元璋会忽然挑起旧事。
下旨戳破这最后一层窗户纸。
哗啦啦——
哗啦啦——
哗啦啦——
金属甲叶相互摩擦,皇城内班侍卫披坚执锐踏入大殿,在众人还未反应过来之时,按照他们所接到的命令。
环视一圈,找到目标,而后径直走过去。
一共有十余人,都是身居要职,四品以上的朝堂重臣,确为胡惟庸逆党,像是死猪一样被拖下了殿。
这些人的罪证早就送上了朱元璋的御案。
在这京城没有人能瞒得过锦衣卫的耳目探查。
前面朱元璋之所以不立刻动手,把胡惟庸这个该死的逆臣诛杀,抄家灭族,好好的出一口恶气。
只是因为马世龙的建议,在当时就把胡惟庸处理了,对大明而言并没有多少好处。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马世龙之前挑出来的事太多,弄得朝堂上下官员缺额太大,各个衙门都陷入到人员紧张的境况。
若是之前直接将胡惟庸给收拾了,拔出萝卜带出泥将其党羽全都处置了。
所造成的后果,甚至会使得整个朝堂,连带着十五个行省府县地方,都陷入到政务停摆的危机。
但是到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
南北两榜的中榜的士子已经选了出来,好好的给大明朝堂奶了一口血,虽然还不能完全满足朱元璋的胃口,完美填补大明空缺的官位。
但已经足够支撑大明这座庞大的政治军事机器,按照以往正常的运转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