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姐是马秀英谦安-
第四百一十一章 喜事?(第3页)
花花轿子人人抬,更何况这是与自己相关的事情。
若是轿子抬的够好,抬的让陛下更高兴些,那事情是不是还能更好一些,不受牵连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于是在勋贵武将之后。
反应过来的文官纷纷发声,大声的赞赏靖远侯此战胜果,语句华美,字词讲究。
比起勋贵武将那帮杀才,不知道要高级多少,要上台面多少。
惹得一些不知道该怎么说话的勋贵军侯,恶狠狠的朝他们这边瞪眼,一群酸秀才,成天啥都不干,到用嘴的时候喊得倒欢。
不过说真的,这整的这些词倒是真不错。
想着耳朵不自觉的竖起,把文官说的那些赞美之词,简单的好记的都放到心中,等到下次有机会好拿来用……
如今的场景。
就如朱标昨晚与朱元璋说的那样。
一份捷报,冲散因胡惟庸案淤积朝堂已久阴霾。
但也正是因这一份捷报,还有今日朝堂上的百官的反应,让朱元璋心中下了一个决定。
丞相之制,是时候跟着胡惟庸埋到土里了,内阁也时候搬上台面,为大明添砖加瓦,让这朝堂更顺他的心意。
不过在这之前,还要在朝堂上尽可能的,再多掺一些沙子进去,再让锦衣卫多准备些罪证。
丞相之制传承千年,在文人心中可以说是根深蒂固。
虽然想要将其一下子扳倒,对于朱元璋而言不过就是一道圣旨而已,但朝堂地方这段时间被折腾的太狠,所以现在还是尽可能稳妥一点的好。
当然在这里面朱元璋还藏着一个私心。
内阁初建首批内阁人选,其中的分量和殊荣,只要是个人都能清楚明白。
可是现在小犊子人不在京城,等他回来再给他添上,总是要少上一些味道,少上一些感觉。
爵位,现在暂时是不能给他往上升,但是权柄和地位却是不在此列,所以朱元璋要等,要再忍上一些时候。
不过倒也正好。
趁着这一段时间,朱元璋还可以再看看,这朝堂上究竟谁可用,谁又不可用。
官位空着,总要填人上去。
就算后面还要再换人,也要有人暂时顶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