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怪异 惊喜(第2页)

 甚至可以说这内阁若是没有他,都不应该配称之为内阁!

 那这第二位阁老呢?

 宋濂,宋大人?

 若没有意外也应当就是他了,毕竟是士林之首,从龙之臣,又率先上奏谏言,废黜中书丞相之制,改设内阁辅政。

 他是“功臣“,功臣怎么能没有赏赐呢?

 所以于情于理,这内阁总要有他的一个位置,给朝堂群臣看,也是给天下人看。\n\i,y/u_e?d`u`.?c′o¨m`

 那这第三的话……

 第三好像不用猜,国舅爷,靖远侯马世龙!

 之前宋大人的折子出现时间太巧了。

 陛下对靖远侯,灭国之功的封赏,也实在是太过浅薄。

 明显就是在布局设棋,借灭国之大功压下朝臣议论,再以内阁阁老之位,奖赏靖远侯之功,这是这些天来众多人达成的共识。

 所以这第三位内阁人选,非靖远侯莫属,年近二十五岁的位极人臣……

 该说不说,朝堂上的这些个大人们。

 还真是一个赛一个的精明。

 就和他们猜想的一样,朱元璋第一个要选入内阁的人选,就是勋贵之首魏国公徐达。

 这是早在小犊子给他提出内阁这个东西时,他就已经决定好了的人选。

 他的老弟兄,也是他最信任的人之一,有他在内阁朱元璋才能真正放心,才能真正的施展开拳脚,让这内阁起到它真正的作用。

 而这第二个人选也是一样的结果。

 猜的也是十分准确,正是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宋濂。

 只是到了这三人,却是突然发生了一些意外。

 蹦出来一个让所有都感觉出乎意料的人。

 第三人可能不是靖远侯,朝臣们有想过这个可能,毕竟靖远侯年岁太小,威望也限于勋贵和军中,在文臣之间的根基,实在有些太过浅薄了。

 所以在他之前,陛下或许会垫上一两人用作铺垫,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

 而这几个人会是谁,也大概的有个范围,比如李善长,赵好德,詹同……

 但是在这个范围里面绝对没有他。

 御史大夫,忠勤伯汪广洋!

 他往日可是没少与胡惟庸来往,是很多人眼中实打实的胡逆!

 早在胡惟庸被擒之时,他便再也没有上过朝,一直称病在家休养,可谁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真生病?

 还是被软禁?

 虽然后来胡惟庸案愈演愈烈,陛下下旨处斩的人越来越多,地位也越来越高,汪广洋却一直幸免于难。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可是依旧没有人会觉得他能逃过这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