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阴鳞蛇母:六次改道(第3页)

 

期间,一科的众人都静静的看着,没有出声。

 

等到谷长征画完后,转过身来看向了众人。

 

“各位,我所画的,是黄河。”

 

“准确来说,是现在的黄河。”

 

“对于黄河,大家都不陌生吧?是我们华夏的母亲河。”

 

“但是这条母亲河,在我们历史的记载当中,可是经常的泛滥啊。”

 

“而在有迹可查的历史记载里,黄河,曾经改道过6次。”

 

“这第一次,就是在公元前的602年,也就是在周朝的周定王时期。”

 

“没改道之前的黄河走向跟流经的区域,是这样的。”

 

说到这里,谷长征开始在黑板上画了起来。

 

“改道之后,是这样的。”

 

“这次改道,黄河是在豫省的浚县决口东流,形成‘汉志河’,稳定行河613年。”

 

“这也是有记载以来黄河的第一次大改道。”

 

“此次改道,河道向东迁移40公里。”

 

“第二次改道,是在公元11年的王莽时期。”

 

说到这里,谷长征又转过身去开始画图。

 

“这一次,是从冀省的大名决口后改道东南,经过王景治理后形成‘东汉河道’,稳定行河约800年。”

 

“此次改道,河道向东迁移80公里。”

 

“第三次改道,是在公元1048年,也就是北宋庆历年间。”

 

“从濮阳商胡埽决口北流。”

 

“此次改道,向北迁移40-80公里,史称商胡北流。”

 

“12年后,黄河又在魏郡分出一条支流,被称为东流,行河146年。”

 

“至此,形成‘北流’与‘东流’并存的格局。”

 

“东流行水不到40年便断流。”

 

这次,谷长征画图的时间有些长。

 

“第四次改道,公元1194年,黄河在豫省阳武决口后,开启黄河长期夺淮入黄海的历史。”

 

“第五次改道,公元1494年,即明朝孝宗年间。”

 

“刘大夏筑太行堤阻断北流,迫使全河经淮河入黄海,奠定明清黄河“南流”格局。”

 

“第六次改道,公元1855年,即清朝咸丰年间。”

 

“黄河自豫州兰考铜瓦厢决口,黄河改道北流重返渤海,形成现行河道。”

 

“堤坝村,就是在黄河第一次改道前不远的位置上。”

 

“就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