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落榜美术生总要干点什么
偌大的礼堂,聚光灯炙热地打在讲台上,将李亦的身影勾勒。
台下,是黑压压的人头,以及无数双望向他的眼睛——好奇的、崇拜的、探究的。
更多的是带着一种未经世事的、清澈而略显盲目的热情。
李亦站在话筒前,指尖无意识地在冰凉的木质讲台上轻轻敲击了一下。
这种被众人目光聚焦的感觉,他早已习惯,但此刻,面对这群洋溢着青春气息却难免稚嫩的大学生,他心底莫名生出一丝疏离与…了无生趣。
“演讲是门技术活。”他漫无边际地想着。
“可惜台下坐着的都是学生,手边没有啤酒,更没有一块价值50万马克的面包。”
这个源自另一个世界历史碎片中的荒诞意象,让他嘴角泛起一丝只有自己才懂的微小弧度。
眼前的喧嚣与热烈,仿佛隔着一层无形的玻璃,他能看见,却难以真正融入。
既然提不起太多兴致,所谓的演讲,也就彻底变成了随性而至的感想分享。
没有精心准备的稿子,没有振奋人心的口号,更没有对美术专业的深入探讨。
美术那东西,还是留给真正的艺术家去钻研吧。
他语调平稳,言语间偶尔会跳出一些来自异世的、精妙的比喻或论断,他自己觉得颇为玩味。
比如,他将跨界发展形容为“在规则的缝隙里涂鸦”,将面对困境比作“在二维平面上试图画出三维的逃出生天”。
可惜,台下绝大多数听众,包括前排的校领导,都只是一脸茫然或礼貌性地点头,情绪反馈上,只能说“毫无波兰”。
这种独自品味的梗,精妙之处却无人共鸣的感觉,让他觉得有些好笑,又有些索然。
演讲草草收场,进入提问环节。
一个戴着眼镜的男同学率先站起来,语气带着真诚的困惑:
“李亦学长,您当初是美术生,请问是如何走上医药行业这条完全不同的道路的呢?”
李亦拿起话筒,几乎是不假思索,用一种半开玩笑半是认真的口吻回答:
“一个落榜的美术生,总要给自己找点事情做。”
“不是毁灭世界,就是拯救世界,我只是选了后者,看起来运气还不错。”
台下响起一阵轻微的笑声和掌声,大多以为这是成功者的幽默自嘲。
但只有李亦自己知道,他说的是实话。
接着,一个大胆的女生红着脸站起来,直接问道:
“李亦学长,请问您现在还是单身吗?”
场下顿时响起一片起哄的口哨声和笑声。
李亦神色不变,语气平淡:“不是。”
干脆利落的两个字,击碎了台下不少刚刚燃起的粉色泡泡。
那女生“哦”了一声,带着明显的失望坐了回去。
又一个男生站起来,问出了一个经典问题:
“李亦学长,您对我们当下的年轻人,有什么建议吗?”
李亦看着他,目光平静,却带着一种穿透力,缓缓开口:
“没有建议。”
台下瞬间安静了一些,所有人都有些意外。
他继续道:“因为我也是年轻人,而我不喜欢任何建议。”
这话语里带着一种近乎狂妄的自信与独立,却又奇异地让人无法反驳。
短暂的寂静后,礼堂内爆发出更加热烈的掌声,或许是因为这答案足够特立独行,足够反叛,恰好击中了年轻人渴望自主的心弦。
在一片喧嚣的掌声中,这场算不上多精彩,却足够令人印象深刻的演讲终于落幕。
校长热情地凑上来,想要安排宴请,被李亦以“已有安排”为由,干脆地拒绝了。
他没有回父母家,也没有去找徐薇,而是让车开到了城南一家颇有名气的私房菜馆。
推开预定好的包间门,一股混合着菜肴香气和淡淡烟酒味的热闹气息扑面而来。
圆桌旁,两个男人闻声抬起头,脸上立刻露出了笑容。
“哟,老李你可算回来了!”
一个身材微胖、笑容带着点市井精明的男人率先开口,正是周浪涛。
旁边那个坐姿更挺拔些,眉宇间带着几分军人似的硬朗,是马应龙。
这是李亦在国内,为数不多能算得上朋友。
“少来这套。”
李亦笑骂一句,自然地脱下外套挂在衣架上,在预留的主位坐下。
觥筹交错间,气氛很快热络起来。
马应龙端起酒杯,神色认真了许多:“老李,这杯我得敬你。我姐家那孩子,用了你们康澜的药,现在活蹦乱跳的,跟没事人一样。”
“我姐他们一直想亲自登门谢谢你,就是你这尊大佛,老是神龙见首不见尾。”
李亦和他碰了下杯,一饮而尽:“小事,孩子好了就行。”
旁边的周浪涛则带着几分特有的、略带炫耀式的“臭屁”,插话道:
“嘿,要我说,还是咱们军校那边出息!”
“我这个名誉校长可是听说了,班图加那边送回来的战报,咱们这边过去的小伙子,好几个都立了功,表现抢眼得很!”
他话语中透着与有荣焉的自豪,显然对钢果金那边的情况有所了解,也深知这与李亦的支持密不可分。
李亦笑了笑,没有居功,只是随意地聊着近况。
两个小时的饭局,在轻松的氛围中很快过去。
三人喝得都不少,脸上都带了点酒意。
走出餐厅,冬季的凉风一吹,精神稍振。
马应龙和周浪涛各自叫了代驾。
李亦站在门口,摆了摆手:“你们先走,有人来接我。”
目送两人的车尾灯消失在街角,一辆黑色的suv悄无声息地滑到他面前停下。
副驾驶车窗降下,露出一张年轻、精悍,皮肤因长期日晒而呈现古铜色的面孔。
“姐夫!”
徐勇利落地下车,为他拉开车门,动作干练,眼神锐利。
身上已然褪去了学生的青涩,带上了几分从钢果金那片土地上学来的硬朗与沉稳。
李亦点了点头,弯腰坐进后座。
车辆平稳地汇入夜间的车流,载着他,驶向远方。
冬季的蓉城不减热闹,即便在寒风当中,也能嗅见这座繁华城市早春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