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焚书坑儒事件的另一种真相(第2页)
“我说过,你是后勤方面的天才。”蒙恬在台下对张诚说,“现在我的看法有所改变。”
“哦?”
“这些人都是天才。”蒙恬肯定的说。“而你是天才中的天才。”
“大将军谬赞了!”
“我都有纳这些少年为己所用的心思了。”
“那是他们的荣幸。”
“你不反对?”
“要看他们自己的选择。”
想纳这些少年为己所用的念头,好多人都有。汇报会后,很多人去找这些少年私下谈。但是少年们都表示,自己在张村子弟小学的课业还没有完成,还想在张诚校长身边多学一些时日。
“天下已经没有战争了,以后我们这些当兵的,就没有了用武之地,也许以后我就要从事工程方面的工作了,这个国家的未来,就是这些孩子。”蒙恬说。语气多少有些落寞的味道。
“没有战争吗?”张诚暗想,“这话说的太早了,以后的战争多着哩,只是大将军你未必能看到呢……”
“工程结束以后,我派这些孩子到军中,和大将军学习阵战之术。”张诚回答。
工程还没有结束,一个消息轰动了整个天下。
强秦一统六国。这天下要如何管理,成为朝廷上讨论的焦点,先例是周天子分封诸侯,将天下分成上百个封国,由公侯各自管理地方。这个方案很有吸引力。如果分封列国,那么无论是秦王的子孙,还是功勋彪炳的将军,乃至地位崇高的大臣,都有机会成为新的侯王。甚至六国世系也有机会重新获得封地——周灭商以后,仍然为商朝后裔保留了宋国作为封国,不薄待前朝,也是均衡天下力量的一种方法。给前朝贵胄以礼遇,能最大限度降低敌意,避免地方对新王朝的抵触。分封天下的方案暗中得到了军方势力和一些大臣的支持,由博士淳于越上书陛下,希望按照周制,重新分封天下,让动荡的天下早日恢复和平。
但是嬴政说——如果保留六国的封国,那我这些年的仗不是白打了?
通过宫中内侍听到嬴政这句话,知道嬴政心意的丞相李斯,静思数日,终于上书《天下郡国疏》,力陈周分封天下,导致八百年诸国纷争,天下动荡由此引起,欲天下安宁,王朝万世一系,最好的办法乃是政由天子,官吏亦出自天子,也就是仿照秦国多年行使有效的郡县制,放大到整个天下,将天下划分为三十六郡,郡守均由天子委任,可以轮调升迁贬谪,但不可世袭。
此论一出,朝议纷纷。有赞成的,有反对的。赞成者多是秦国青年官吏,因为自己资历浅薄,但是年富力强,如果采取郡县制,则自己有机会出任郡守县令,掌管一方。但是老臣勋臣对郡县制不以为意,拿出来的理由是过去秦国偏居一隅,郡县管理有效。但天下之大,从东海到西岭,从北漠到南海,设立郡县,快马送报,朝廷政令也需要月余才能抵达边僻之地,地方有事,又需月余朝廷才能知晓,一往一来,信息交通甚至要一个季度,当地情况可能早已发生变化,郡县制不适合对远方国度的管理和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