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韩信的汉中对(第2页)
韩信吹了吹短剑。这柄剑约摸两尺长,是精钢百炼所造,称得上是吹毛断发。短剑靠近剑柄的地方,錾刻林菀一个镰刀斧头的标记,乃是张村铁作制造农具工具的标记。这是下山前。蒙恬去铁作挑选了,拿来赠送给这些下山的兵学弟子的。
韩信身边的一个陶罐里,挑了一点猪油,用一块旧麻布蘸了,开始涂抹宝剑的表面。钢铁不比青铜,很容易生锈,需要经常使用油脂来保养。好在自己主管军需,一点猪油总还是拿得到的。
萧何规规矩矩的跪坐在几案对面,等着韩信继续说。韩信看了一眼萧何,觉得有些好笑,继续说下去:“诸侯大多是在自己发起地征战,最后封地也大约都是和自己出身的区域差不多。所以他们不像汉军一样,有十万将士回归故土的压力——和动力,其实当下这就是我们征战东归的最主要依仗。”
“但是一路的诸侯众多,我们以一对多,并无优势啊!”萧何说。
“军事上,账也不是这么算的。”韩信说。
“愿闻其详。”
“看起来征战天下,需要平定十八路诸侯,但实际上我们自西向东,一次只要战胜一个诸侯就可以了。以一对一,我军将士有必胜东归的愿望,对方没有守土顽抗的决心,指挥得当,则我军必胜。”韩信说。
萧何点点头,看起来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当然大势是这样的,实际上一战一战能不能赢,还要看具体的指挥对战。
“东归平定天下,看起来要和十八路诸侯作战,以汉中一地对抗天下,其实真正实施起来,并不是这样。真正作战要容易的多,天下之争,只有三个阶段。”韩信皱眉思索了片刻后,说。
“请都尉指教。”萧何深深施了一礼。
“第一步,是吞并三秦。战胜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封他们三个为王,就是项羽为了封堵限制我们东进做的设计。这三位虽然也算是能征战。但是章邯司马欣和董翳的军队,大半都被项羽坑杀,如今的势力和当初巨鹿城下相比,十不存一。加上这三人带着秦人出征,最后秦人子弟尽被坑杀,他们三个却回来做了王,秦人对他们恨之入骨,甚至超过了对项羽的仇恨。所以这三国接下来的经营其实相当艰难,王没有威信、秦人又不愿意追随他们当兵作战,三秦可以算是极衰弱的三国。以汉军有拼死东归之志,而三秦无追随雍王的决心,只要我们行动严密,避开章邯防守重点的褒斜道,而取陈仓古道东进,等到章邯反应过来的时候,我们已经在他的腹心之地了,汉军多而雍军寡,汉军有勇气而雍军无斗志,我们可以一战而胜之,并吞雍国,雍、塞、翟三者本是一体,夺了雍国,另外两国传檄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