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儒门高士VS兵家后裔(第2页)

 

李左车是赵国名将李牧的孙子,李牧曾经多年驻守井陉关,始皇帝十五年,李牧在井陉关硬抗王翦大军,抵挡住王翦的进攻保住战线。能和秦国名将王翦打的有来有回,这得是什么实力?李牧后来是秦国使用反间计害死的,李牧死后,赵国没多久就被秦国所灭,可以说,李牧是赵国最后的屏障。

 

李家世代将门,又常年驻守井陉关,对井陉关的地形地势、攻守形势、战法应用早就烂熟,自幼饱读兵书的李左车,虽然没有李牧的经验,但是对这一带的情况也算是了如指掌。作为陈馀的幕僚,面对韩信张耳的大军,李左车自然要提出自己的军事建议:

 
“太行山山高谷深运粮不易,汉军千里奔袭,后勤困难、士兵疲惫,我军正好可以以逸待劳。井陉谷狭窄沟长,车马都不能并行,汉军一次通过的数量有限,只要派驻精兵把守井陉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只需要很少的兵力,就能阻住汉军,只要韩信无法攻克井陉关,就会军心涣散,不战自败。请成安君派一员将镇守井陉关,给我三万精兵,我从小道包抄绕到汉军背后,把韩信围杀在井陉谷,一举歼灭!”

 

李左车的思路,其实算不上多么精粹,这只是一个兵家的常识。可谓是中规中矩,关隘的用法,就是这样。如果采用这种作战安排,守住井陉关抵挡汉军问题不大,赵军损失也会很小。如果真的能有三万军队绕背韩信,两头夹击包饺子,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

 

当然,在标准的兵家思路之下,不同将领还有无数不同的细节操作,战场因此变幻莫测。

 

若是赵歇和陈馀懂得兵事懂得用人,此刻应该让李左车带三万人,去实施他的方略。

 

但是正如此前赵国君臣浪费了廉颇和李牧一样,此刻的陈馀也并没有更加高明。这位出身儒门的战国末代名士,拿出一番大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