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还煽情了!(第2页)

 即使是这样,通过齐国的商号发回来的信息,也足以勾勒出韩信在军事行动和治理地方两方面的进展和能力了。随着商队为齐王提供后勤服务,也换来了在占领区的巨大利益。商行在齐国很多城市都开设有分号,甚至己经开始调配匠师前往齐地开设工坊,就近为当地提供商品了。 

 商行在临淄还开设了一所学堂,这所诚记子弟校,以商行在当地的员工子女为主要招生对象,兼顾当地有志求学的少年,教学完全采用了张村的课本和教学体系,也己经初具规模了,学校开学的时候,齐王韩信还亲自到场剪彩和致辞。齐国一些中高层将领和官员的子女,也就近入学,开始学习张村的学问。 

 “张村的学问在齐地开花了。”听到这条消息,张诚对公孙尼子说。公孙尼子亦喜亦悲。欢喜的是张村的教育思想得以传回齐地,悲伤的则是齐地早己经不是自己青年时生活的齐地了。 

 “跟随齐王的脚步发展商行,似乎是一种很有效的模式……我们是不是应该扩大这种模式?”许拙问。 

 “和诸侯王走的太近、和军方走的太近、利益交叉太多,会不会有什么问题?”张诚问。“这条路上,最著名的就是吕不韦,吕不韦和朝廷之间的关系太密切,最终不仅仅自己丢了性命,吕氏的商行也烟消云散了。” 

 许拙陷入了深思。 

 “这事您还是要请教一下老掌柜。至于我……我更希望商行能多少独立一些,不要和官府、朝廷、军队、王侯有太密切的关系和纠缠。至于诚记和齐王之间,按照我们之前在张村谈的,更多是一个合同关系——他需要什么,我们供应什么,等价交换的原则拿到我们的回报。这样就好。如果我们成了齐王的爪牙或者附庸,我担心早晚有一天会被吃掉。” 

 “商人如果老老实实做生意,秦律对商行也是有很好的保护的。但是如果商行觊觎朝臣的权势,捞过界了,秦律也罢、朝廷也罢,都会有所反应。”扶苏说。 

 这类事情,赵杏儿很少发表意见,到目前为止,赵杏儿还没有真正离开过高奴县,虽然对财务工作非常精深、在商行发展上也经常参与决策甚至首接可以决定很多事情,但是涉及到大策略的时候,赵杏儿深感自己有所欠缺,所以这个时候常常只扮演一个书记员的角色,更多专注于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