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巩邑(第2页)

在这个封建主义时代,做一个资本家很爽。做一个宽厚的资本家更爽。

每一分付出去的钱,最后都会这样那样的回到张诚手中。钱越来越多,这是多么甜蜜的烦恼啊!

彻侯的封邑,人口、物产、税收都归彻侯所有,所以这样的封邑还需要一些邑官。这种岗位通常是给亲朋好友搞裙带关系的。张家人丁不旺,张诚索性给扶苏写信,请求扶苏派员过来。倒是把自己辖区的产业、人口、收入情况全都摊开了给扶苏。

张村太大。这么大的规模,难免会有猜忌。对扶苏保持透明,就能避免很多误会。

真诚是必杀技。

张诚对扶苏坦诚,扶苏对张诚也不错,巩侯的封号下来,张诚还没去封地,扶苏已经先派了使者去封邑,标定了封地四方周界,又为巩侯加紧建造了一套恢弘的侯府。
这种体贴还可以说是人君应有之义,扶苏又撤换了洛阳令,派了一个在长城大学毕业的政法学生去做县令。行前扶苏对自己这个高足千叮咛万嘱咐:“洛阳令的职责,就是服务好巩侯。巩侯懒得管地方上的事儿,你们就要替巩侯把地方上的事儿摆平,让巩侯每天都过得舒服,你就算是能臣。”

大秦的侯爵并不多,始皇帝时期,自吕不韦之后就很少封侯。所以蒙恬很自觉的推辞了彻侯的封爵,说自己不曾有灭国之功,得大良造之爵已经陛下厚待了。

杀神白起的爵位就止步于大良造。蒙恬自觉自己功不过白起,不敢僭越。

扶苏怀疑蒙恬看不上封爵的那点收入,毕竟据说张诚迁到洛阳后,建造的那个玻璃厂也还是有蒙恬的一大块股份。人要是太有钱,你就很难收买他们。

韩信的淮阴侯被保留了下来。虽然是前朝封爵,但是韩信把齐楚荆赵又收复了一次,虽然没什么硬战,大部分是靠刷脸夺回土地,但是刷脸也是本事。理应有封赏,扶苏还真有意给韩信恢复一下齐王楚王之类的封赏,结果韩信的脑袋转的跟尜(ga)一样。大概是对封王有心理阴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