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学术中心(第2页)
“商家女。对地位尊崇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张诚已经得到了赵杏儿的通报,但是对赵芃的发问,也只能不咸不淡的说一下。
“自由更重要是吧?”赵芃问。
张诚觉得有点接不下去,就沉默着看着前方的道路。
“自由、生命,都是无价的。”赵芃说。也许此刻想起了胡亥时期自己经历的那些生死吧。
“一切都有代价。我们商人总是算计代价。最重要的是不要蚀本。”张诚笑笑。此刻他觉得自己也不是什么高级知识分子、什么总师、什么墨家钜子。就是一个小心的商人。
“你没做过亏本的生意?”赵芃问。
“哦,我喜欢做无本的生意……”张诚说。
泥叫、烧砖、烧制玻璃、烧制瓷器、养蜜蜂……某种程度上都是无本的生意。
张村所经营的那些工坊,以高出这个时代十年百年的技术,围绕着必需品在努力工作,某种程度上也算是无本的生意——亏损、失败的可能极小,而自己又积存了太多的资本,不把这些资本投出去,才是损失。
张诚并不太喜欢流行性的东西。流行趋势总是太容易改变,一旦投入太大,就有库存和周转的问题。所以虽然张村红火,但是项目依旧是严格控制的。
广播电台算是一个只有投入、没什么回报的项目,不过张诚把电台当做了一个学术项目在运营,探索的是无线电学、声音和影像记录、传播,还包括一点信息舆论方面的学术探索,一个功率不到千瓦的电台,怎么样也不算是一笔大投入。
现在长安在建的大秦广播电台,相比起来就是个庞然大物了。讨逆战争中,扶苏已经充分体会到电台的能力,又觉得电台可以把政令迅速传递到每一个郡县,觉得这工具必须掌握在朝廷手中,因此令墨家负责建造一个属于朝廷的电台。而萧何也正在起草法案,拟将电台的经营权控制在朝廷手中。
张村台、草原台都是作为历史遗留的电台,据说朝中正在就此进行激烈的争辩,是否允许这两个电台继续经营,还是个问题。
在这些争辩中,赵杏儿不发一言。因为此事不是财政部的业务。为草原台和张村台辩护的人是扶苏。
作为长城大学政法领域的负责人,扶苏对学术自由具有更开阔的理解。认为至少长城大学有资格保留一个学术的窗口,电台可以为长城大学毕业生搭建一个和大学终生保持关系的桥梁和渠道。至少一个教育频道是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