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夏令营(第2页)
虽然儒家如今进入朝堂的博士官叔孙通已经臭大街了,可是儒家又不止一个支派,儒家也是多姿多彩的,换一个人领袖儒家,未必不能复现如端木赐一样入朝为卿相的盛况。
韩非曾经说:天下之学,不入于儒则入于墨。
儒家擅长言辞,墨家长于行动,在战争、防御、工程管理方面,墨家都极为专业,也成为列国最显耀的学术流派。
在秦国,墨家和君王合作几代,触角深入帝国方方面面。随着秦朝覆亡,墨家一度萧条。在后来的剧烈战争中,因为攻守频度过高,墨家一时很难参与其中发挥作用,实际上是萧条了一段。
随着扶苏临朝,寺工重建,以欧冶子渊为首的墨家子弟,再次执掌了大秦寺工,验看要构建出一个名为工部的新政府部门。而墨家下一代钜子张诚,更是和皇帝关系密切。这个部门必将把持帝国的工程建设,成为获利最丰厚的学派。门下弟子工匠,在未来几百年都有好日子过。
还有法家。法家发端在魏国,真正壮大和完善是在秦国。法家门徒已经构建了完善的法律和执行体系,行政执法都要依从法家的规程,天下官吏泰半要受到法家的教育和培训。扶苏临朝,恢复了大秦以法立国的传统,法家也有潜力争夺一下天下学术的牛耳。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道家。
别看道家的典籍都是什么清静无为,那都只是学术说辞,文字怎么写不是写?道家也有门下弟子、也有结交权贵成为官员师表和天子师的愿望。清静无为可以是修身养性的方法,也可以是治国理政的主张。一旦道家成为显学,就需要无数对典籍的解读者。
大家读书,都是为了什么?不见得都是为了窥探宇宙奥秘。还不是为稻粱谋?让屋舍广大、仓廪充足、子孙富贵?
道家就不是人吗?
所以新朝新立,便有无数已经隐世的学派派出骨干,游学长安,到处献书,钻营权贵。
一些学派甚至更是挑明了大旗——太子总是需要师傅的,只有本门学术最是渊博,可以为太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