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宫妆(第2页)
好在张诚走到哪里都带着那张巩邑总规划图,哪怕碰到皇帝问“你的巩邑发展的怎么样”都不怕,何况给自己老婆讲解这份事业的发展。
新的规划图上已经填上了制冷机厂、制冰厂和冷库的位置,一家一家厂都标记了电能的需求、工人数量,这样细致的图纸在后世就属于高度机密了,但是在这个时代还没有多少人懂得如何使用这样一份地图。
“这个冷库似乎可以和那个任家的牲畜项目结合啊?”赵杏儿点了点图:他们不需要搞一个冷库吗?
“之前的罐头厂已经把建造预算报过去了,任大东家正在筹钱,要是再加一个冷库,我怕他会哭,其实这样就好,冷库我们建起来,然后可以租给他,宰掉的猪羊可以放在冷库里,估计存放半年风味都不会变化,这样巩邑的市场上就可以每天都有鲜肉可以卖……”张诚絮絮叨叨。
在漫长的历史中,人民无法天天吃肉,一个大原因就是因为鲜肉保存困难,一头猪杀掉当天不能卖掉,第二天就都会臭掉。人口太少的集镇就根本没办法维持一个稳定经营的肉铺,只有十天一次的市集,才能为了一个地区整整十天的需求提供一两口猪……
而有了冷库,对食物构成的改善,是革命性的。
“洛阳那面我之前安排人养兔子……”赵杏儿想起来什么。
“他们做的不错,现在洛阳的酱兔、熏兔已经是当地着名的风味,集市上都会上百只上百只的卖,洛阳市上也有专门的店铺经营这个,铺子还挺赚钱的,比杀猪的铺子还要红火一些。”这个赵杏儿曾经提出的项目,张诚真的亲身去考察过,不为别的,就为了赵杏儿考的时候自己不至于交白卷。
“黔首能做到每月吃到一只兔子吗?”赵杏儿问。
“兔兔这么可爱,为什么要吃兔兔呢?”张诚说,忽然觉得这个时候说这个笑话不合适,忙道:“娘子我在说笑,你别介意。吃兔的习俗已经有了,但是要做到每个人每个月都能吃一只兔兔,还没达到这个习惯,我这次回巩邑就要推广这个风俗。”
“你说话的样子好恶心,什么叫兔兔?你在巩邑是不是最近见到什么恶心的女人?”赵杏儿耳朵很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