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三白汤(第3页)

 今天早上,自己的桌子上就多了一份印刷好的战报。这份战报不光有文字叙述,还绘制了韩信渡江江段的地图,以及用来制作浮桥的船只的绘图,绘图上清清楚楚的标明了船只的尺寸、载员能力、竹索装置的方法。战报后面还有标记,说是长安陆军学院的参考资料。这些东西是给兵学系学生讨论的教材。

 学生们哪里会知道这份战报的价值?

 以前汉军部队总是会被河流阻挡,无法快速突破河流,要是按照韩信这个办法,别说淮河,就是长江,也轻松能渡过吧?

 大秦的军队有优势也有劣势。大秦步卒最强,但是骑兵数量少,所以在草原上很难追击匈奴,不善水战,所以和楚国越国的战争总是很艰难。

 但是有了这种以舟为桥的作战方式,那么四海之内,哪里有大秦部队不能到达的地方?有韩信曹参这样的名将,别说英布,就是南越的赵佗,手握三十万大军,意图自立为王……

 屁王!

 在韩信面前,就没有能撑得过三天的部队!

 张良一边喝汤,一边看向饭堂里吃饭的那些“馆员”。国史馆并不限制馆员们的来往,三五人聚在一起,边吃边聊的也很常见。张良是因为过去总在刘邦身边,和那些战将不是一回事,所以自然会和那些人拉开距离,才得以一个人凭桌慢慢吃东西,看那些人,也有人捏着战报在讨论。

 都是经年的战将,看到战报,当然比在国史馆看着四壁空墙有兴趣,大家都觉得在这里讨论汉时的旧事犯忌讳,不愿意去讲,那么此刻正发生在淮南国的这场战争,当然就成了话题的中心。

 一个人坐在张良对面,挡住了窗外透过来的光。张良抬头看,是周昌。

 “留侯觉得这战报如何?是真是假?战争结果是什么样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