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水密舱(第2页)

 对于船,韩信只提出了三个要求:

 更大、更快、更强。

 排水量更大、装载能力更大,可以装载从士兵到战略物资、设施等等。从海上一路南下,运送到战斗岗位。

 速度更快。要远远超过此前所有水上运输工具。

 战斗力更强。新的海船要求不只是跳帮作战,还需要能够远程打击。蒙恬在张村时期使用过抛石机、床弩、火炮,在新的海船上,这三样远程武器全都考虑在内了。

 即便对大秦技术实力最强的寺工,这三项要求也实在是太高了。

 好在在张村研究院时期,寺工的工匠们也全面转向了长城大学的设计方法:先进行数学计算、再进行图上作业,最终通过对图纸的可行性分析,确定实施方案。这样的程序,成本更低、效率更高。

 欧冶子渊就在给韩信展示这样设计流程得到的舰船的方案。

 50米长、15米宽、载重1500吨的全新的楼船。比始皇帝时期的楼船长一倍、宽一倍、载重量增加两倍。乘员达到300人。舰炮射程最远可以达到4里!

 是这个时代海上巨无霸!

 以蒸汽驱动的外置水轮为动力,结合风帆系统,速度可达到一小时40里,一昼夜可以航行超过500里,最多三天可以从番禺开到合浦。最少三十条船足以牢牢控制百越外海。

 船头装有长长的铁制撞角,这样一条数百吨重的大船,撞角冲击之下,足以把所有船只撞得粉身碎骨。

 负责海船制造的匠师,兴致勃勃的向韩信介绍这艘新船的各种参数,作为船只设计和制造的专家,他觉得这艘船已经达到了这个时代的极致,淮阴侯再也挑不出什么毛病来。

 “如此大的船,如果遇到礁石,就是百分百的灾难,要确保即便触礁,这船也不会沉没。”淮阴侯说了这样一句话。

 “不可能……”匠师勃然变色。船壳触礁进水,就只有沉没一条路,只能靠操舟之人仔细观察小心驾驶,否则根本难以解决这个问题。

 “船体内部设置水密舱,分格密封,即便有几个水密舱被破坏,仍然可以保证船只不会沉没,事后送回船坞进行维修就可以了,虽然维修也很麻烦,总好过再造一条船。”淮阴侯取过一张大纸,沾着墨汁,开始画水密舱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