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岁儿童一次杀了40个匈奴人九指神盖
第82章 修坟
赵仲始带着随员,从横浦关一路北上,过长江淮河黄河,来到真定,拜谒修复先祖的坟墓。
一路上,赵仲始算是看到了一个庞大帝国的气象,看到了十年战争对这个国家的损害,看到了北方完全不同于岭南的草木风貌,也看到了长江滚滚,黄河滔滔。
听到了熟悉的北音,虽然听起来这些言语和自己已经习惯的百越鸟叫一样的话是那么的不同,但是回到赵地,这声音环绕着自己,一下子就熟悉起来,异样的情绪就涌起。
赵仲始离开北地的时候还很小,随着父亲一路南下,在百越之地成长,对故乡已经没有什么印象了,但是此时此刻,却有一种陌生的熟悉之感。
这就是父母之邦吗?
面食的芬芳、羊肉的丰腴,这北地浓重的口味,和南国是多么不同啊!
当然,这一路北上,也并没有见过如番禺王公那样华丽雄壮的建筑,但这不需要奇怪,父亲曾经说过,世间最雄伟的建筑在咸阳,是大秦皇帝的宫室,和咸阳的宫室相比,番禺的那座王宫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茅屋。
就这样,一路来到了真定。
赵姓在赵国是大姓,是赵国国姓,实力强大、影响深远、亲族众多。赵姓和秦国的嬴姓还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赵佗能得到始皇帝的重用,和这个赵很可能也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始皇帝身边赵姓人得到重用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做内官的赵高,甚至被诛杀的嫪毐,有人说嫪毐也是赵姓,本名唤作赵缪的……
也许这才是始皇帝放心把赵佗安排到南征百越的大军中的原因吧?
当地的亲族早先一步得知赵佗的后人要回乡祭祖,朝廷也安排了典客的官吏一路陪同赵仲始北上。真定的县令也安排了人,清理了一下赵氏祖坟。
这样,赵仲始来到坟前的时候,见到了一些素不相识的长辈族亲,也见到了父王心心念念的先祖坟墓。
就悲从中来,虽然赵仲始也说不清楚这悲哀从何而来。
清理了墓地的荒草,清洗了墓碑,为坟头重新培土。焚香、供奉、祭拜、诵念祭文,在族亲的见证下,远赴天南的赵氏子孙终于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