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鞋子(第3页)

张妈妈的鞋厂,就成了巩邑吸纳雇工最多的工厂之一了。

一天上万双鞋子出厂。

新款的胶鞋轻便、柔软、透气、保护双脚。在巩邑已经是工人阶级的必备之物。巩邑街头每个人都穿着一双张妈妈工厂生产的胶鞋。

就只是,款式单调、颜色简单。

但是便宜。

赵杏儿亲手培养出来的李灵,给出了最简单的方案,力排众议,用一款毫无变化的单色鞋子,硬生生扛住了赵芃提出的个性化方案。

千万人穿同样的衣服鞋子……这件事在赵芃是不可理喻的。但是张妈妈觉得李灵说的对,大家都没有鞋子的时候,一款便宜的鞋子比一款什么个性的鞋子重要的多。

至于大买主蒙恬……

对蒙恬来说,这根本不是什么问题,军队要采购的鞋子,就只能是同一个款式、同一个颜色。

三十万大军都已经换上了张妈妈的行军鞋。

单这一笔订单,张妈妈就收回来自从橡胶厂到制鞋厂的所有投资。

这里面有没有蒙恬特别感谢张氏母子荫庇保护自己和扶苏的意思?谁也说不清楚。说人和人之间没有任何情感,那是不可能的。但是说蒙恬扶苏为了报恩就指示军方采购张家的鞋子——连那些御史也不敢这么说话。

蒙恬才不会承认全军换装新式胶鞋和张妈妈有什么关系。毕竟,按照过去的操典,大秦步兵一日行程也就只有30到40里路,而换装新式行军鞋后,同样的时间,士兵可以行进50里。而脚伤的概率也大幅度降低,行军减员降到了不可思议的低。

就这一点就够了。

东路的水军,最强大的装备,是韩信主持建造的那种带有水密舱的新式大船。中路的步兵,最强大的装备乃是这双新鞋子。

蒙恬觉得士兵中流行的这个段子,没毛病。

谁说鞋子不是战斗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