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送给蒙恬的礼物

赵佗逃离番禺,在舰炮轰击之下,番禺北城墙被破。守军失去了城墙凭依,一哄而散。蒙恬大军入城。

 

因为赵佗已经逃跑,番禺城军民就没有了负隅顽抗的勇气,面对数万大军,也就只能听天由命,等候自己的命运。

 

这支秦军的素质还很好。

 

并没有侵扰百姓,也没有烧杀掳掠之类的恶行。军队只是接管了番禺城的衙署,接收了衙署里的各种文件档案,成立了临时治安队,开始维护起番禺的治安。

 

大秦太尉蒙恬的安民告示贴在城内各处街头。说是赵佗叛秦割据,皇帝派军讨逆,今番禺城重归大秦,一切依秦律行事即可。士农工商都受到秦律保护,只要遵守秦律,市面生活一切照旧。

 

几万秦军在王宫、官衙中驻扎休整。并不去征集民宅。短短数日,倒也让番禺城民心安定下来,觉得秦军纪律严整,倒是一支仁义之师。

 

对于前军没有能追上赵佗,无功而返,蒙恬也并没有恼怒或者失望。毕竟赵佗是一个象牛的驼队深入丛林,而追兵就只是携带了三日粮食的轻步兵。丛林之中,两条腿的怎么能追上四条腿的?

 

旋翼机不能透过树林看到下方的赵佗队伍逃亡的线路,地面上派了一支部队在后面追一下,知道一个大概的方向。重点不是在丛林中追到赵佗。

 

此战的目的是收回割据的百越之地,赵佗的死活不是第一要务……赵佗早一天死、晚一天死,不影响重要的军事行动目标。

 

百越幅员近万里,但是人口极为稀少,只有百余万人口。说起来比起中原腹心之地的郡,人口还要少。广袤的土地、稀薄的人口、迥异于大秦的民风民俗,这才是治理百越,归附郡县制的最大难题。

 

番禺所在的南海郡,旧称南越,是百越三郡人口最多、归化氛围最浓重的郡。

 

这里的越人也是百越诸部之中开化程度最高的。基本以农耕和渔业为主,社会化程度更高、有村落城镇,和楚地往来更多一些。一部分人能够和楚人进行言语上的交流。

 

这里秦人的比例也高,秦人除了任嚣赵佗带来的秦军士兵以外,还有始皇帝送过来的移民——商贾、役夫、刑徒、赘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