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越女
番禺是港口城市。长期以来都有来自海外的贸易。
从海外来的商品主要是各种香料、玛瑙、玻璃珠子、琥珀,还有一些来自海外的象牙、犀角、药材。
出海的商品主要是陶器、漆器、铜钱。
按照诚记派过来随军的商队掌柜所说,进口的海外商品,主要都是原料。来自南海之外的香料是海岛特产,中原所无。这些香料一些可以做熏香,一些可以用做烹饪。这些香料是无可替代的。诚记商行游说蒙恬要独占香料购买和输送北上的权益。蒙恬未置可否。
至于琉璃、玛瑙、象牙、犀角之类,蒙恬和诚记的掌柜倒是都认为无足轻重——这些东西没有啥实际应用价值,对大秦这个信奉耕战的国家,这些都是多余的奢靡之物。
对于海外商人需要陶器漆器铜钱的情况,诚记掌柜通过与海商的交流,认为南海诸国的技艺低劣,还没有形成发达的手工分类,生活器物相当匮乏,只能向番禺购买。
实际上,番禺的陶器制作相当粗糙,比之关中、洛阳的陶器工艺水平甚远,南越地区的土壤以砖红壤为主,可以制陶,但是成品远没有中原黄黏土制陶细腻致密。
这样的陶罐,在中原都会被认为是粗劣不堪的东西。却能被南洋的海商整船整船运出海外。
至于铜钱,据说南海诸国没有自己的钱币,要以大秦的钱币为钱币进行日常交易,大秦的半两钱被认为是优美、珍贵的货币,在南海诸国最受欢迎。南海这些国家没有金属冶炼技术,国王或者部落的军队使用的武器大多还是燧石制作的刀斧。如果铜钱不足,当地土着还保留使用贝壳作为钱币的习俗。
文化署的一些官吏认为,百越的经济乃至南洋诸国的经济都极为脆弱,如果大秦进行恰当的经济封锁或者商品冲击,很容易就能令南海诸国陷入混乱。
朝廷中张苍、赵杏儿提出的经济战争策略的思想,在大将军行营文化署成为一种显学,经常被讨论发扬,这方面千奇百怪的理论和方案非常多,很多策略可靠与否不说,其用心之歹毒,让蒙恬这样的百战名将都心惊肉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