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王城和人头桩
螺城城墙重重叠叠,犹如螺蛳壳。盘旋而内。外城中城内城,层层递进,最中央的内城乃是安阳王的宫室居所。
“阿祖,怎么这么多人头?”赵昧已经登上赵佗的象轿,在赵佗怀中指点着道路两旁的高竿,每一个竿顶。都摆着一个人头。
“这是瓯骆这面的风俗,每个部卒都会派勇士去野外砍掉路过的陌生人的头颅,供奉在高竿之上,用来敬奉神明、祈愿丰收。”赵佗扫了一眼,伸出手摸了摸赵昧的头。
“用头颅供奉,就能丰收吗?”
“扯淡。稻谷是稻种长出来的,要靠农夫耕种才能有丰收,如果砍下的头颅多就能丰收,那我们赵国的长平早就是天下最丰收富足的地方了。”赵佗哼了一口气。
长平之战,秦军大破赵军,坑杀四十万赵卒。是赵国人最大的痛。
中原诸国,虽然不见得都普及逻辑学的教育,但是简单的类比总是会的。如果砍下来的头颅能获得丰收,长平的粮食早就能养活全天下了。
楚国和百越都是巫风盛行的地方,血祭、人祭之类都是高级别的巫术,杀人祭天从最早的王者特权,渐渐普及到民间,就渐渐扭曲成了猎头保佑丰收的谎言和传统。
其实猎头只不过是制造恐慌,阻止商贾和外人进入领地的手段。但是一再扭曲之后,就成了一种祈愿丰收的信仰。丰收是否能如期来临,从来没有实证,但是恐惧就此弥散,这些山区就再没有商队经过,从此成为特别闭塞的地区。外界的好东西、新技术、真实的消息几乎永远无法进入到这些山区,这些村落和部族就永远保存着千年前一样的生活方式。
很多土人连能够覆盖全身的布片都无法凑齐,直到成年也只能用一些树叶简单围着腰下。
“那如果不能获得丰收,他们岂不是早就怀疑猎头无效了?”小小的赵昧发出疑问,小朋友虽然年纪不大,但是在秦人教育之下,逻辑能力还是有的。
“愚蠢的土人哪有什么记忆能力,十年里有五年丰收五年歉收,他们也只会记得那五年的丰收,然后说着都是砍头供神的灵验,至于那五年歉收,他们就会说,那是当年砍掉的人头不够。土人是没有文字没有历史的,他们记不住太久远的事情,无法分辨真实和想象。昧儿,你要记得,无法写成文字的东西,永远都不值得相信,在遥远的大秦,皇家有专门的史官,有巨大的档案馆,帝国的一切都被写成文字准确记录,只有能使用文字记录,才能使用文字来管理一个庞大的帝国。”赵佗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