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罢工

巩邑。洛水码头。

 

这里是巩邑重要的物资集散地。

 

巩邑运往长安的大宗货物,就是在这个码头上装船。由洛水入黄河,由黄河逆流而上,在潼关三河口进入渭河,一路送到长安的码头。

 

上个月,无数钢架、玻璃板就经由这个码头,由趸船运输发往长安,大块的玻璃板,只有通过水运才能保证长途运输而损毁极低。

 

因为玻璃价值极贵、玻璃装运要求极高,所以搬运玻璃上船给的力工工钱比搬运米粮之类要高得多。洛水码头工人在上个月的日子过得很是滋润。

 

但是随着玻璃运输的高峰过去,码头上的货物变成了普通货物,给出的搬运工钱就大幅回落。搬运工人的日子就又恢复了日常。

 

巩邑的居民是不屑做码头工人的,巩邑的居民以进入巩邑工坊为荣——一方面工坊的薪水普遍的高,二来是工坊全都是长契,很多工坊是只要你不辞工不犯错,就可以一辈子在工坊工作,年年月月有钱可拿,直到60岁退休的时候,只要你还有一口气,工坊还会月月送一笔养老钱送到你的家里,第三是在工坊工作,如果因工作受伤致残致死,工坊都会有抚恤,只要你还有一口气,工坊都会给付生活费用,如果身死,工坊会出钱抚养你的子女,直到他们成年,然后还会优先录入工坊。

 

码头工人需要的只是力气,巩邑工坊需要的是真真实实的技术。谁都知道,能够在巩邑工坊做工人的人,都有一技之长。

 

所以在巩邑、在洛阳,在街头看到有穿着印有工坊标记的工人,路人都会不自觉点头致意。

 

巩邑洛阳甚至近来流行,陌生人见面的时候打招呼都互称“师傅”。因为在工厂的资深工人被徒工称为师傅,师傅是工人的敬称,而称呼路人为“师傅”,也是对对方的敬称。

 

这种称呼就只有在巩邑、洛阳这里流行。还没有传到全天下任何一个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