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韩信的来意(第2页)

 

“廷尉府办差,是要在洛阳、巩邑、平阴都进行排查,但是廷尉左监和洛阳令不敢在巩邑造次,我过来跟巩侯打个招呼。”

 

“我和陛下有约,巩邑的执法本来就是洛阳县负责。让他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不过不要影响巩邑的秩序和生产生活就行。你们要怎么查?”张诚面无表情的回答。

 

“调查由廷尉左监负责,要在洛阳、巩邑、平阴一带拉网排查。核对户口、逐一问询。”韩信看着张诚。

 

逐户拉网排查是一种笨办法,但却是有效的办法。

 

但是洛阳巩邑加在一起能有十多万户居民,拉网排查就要鸡飞狗跳。说对巩邑生产生活没有影响,那是不可能的。

 

“巩邑的居民,我从张村带来的这部分,户口本来就在洛阳县里。至于巩邑领民的户口,回头让邑官配合洛阳县令进行排查就好。”张诚道。

 

巩邑是万户封邑,实际户口在八千户以上,这些户籍相当于是巩侯财产的一部分。当然,说是巩侯财产,但是巩侯对领民的主要权力集中在租税方面,彻侯对领民也不能生杀予夺,一切还要依秦律执行。

 

不过如果领民犯罪,彻侯就要代行刑律职责。

 

不过张诚一来是看不上领民的那点税金,二来也不愿意把精力用在刑律方面。邑官只掌管户籍账册,领地里的民事纠纷和刑事事件,一般是交给洛阳县那面处理,如果领民觉得洛阳县处事不公,会再去找邑官申诉,由邑官去和洛阳县扯皮。

 

后世有一些直属企业,会在地方上建设自己的司法系统,张诚没这个需求。

 

人住在巩邑,是可以享受丛生到死的一条龙服务,但是司法事务,张诚却不愿意沾手。连税收,张诚都不愿意沾手。

 

自己建一套司法、税收班子,除了增加成本负担以外,张诚看不出有什么好处。巩邑自己的生产人员都嫌不足,谁会把劳动力放到这些不产生收益的部门。

 

“让洛阳县令和这面的邑官直接对接处理这些吧。不影响正常秩序就行。”张诚做结论一样说。“这些事情也不需要你大驾来我这里说。你到洛阳是什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