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普法(第3页)
外来人来到小村,斩杀了猎头的村长祭祀勇士,斩杀了分食人肉的人,并没有立即离开,而是在小村里继续停留了三天。
他们并没有吃村子里的食物,也没有接受村子里女子的邀请,他们自己张开自己的帐篷住进帐篷,他们吃自己带来的食物。
看得出来,他们对村民很是嫌恶,甚至对那些漂亮年轻的姑娘也是一脸嫌恶。有人问,为什么阿哥你不喜欢我。那些人用土语说:“我们不和吃人的女人睡觉。”
被鄙视了。
小村的人第一次知道被鄙视是什么感觉。以前从来不知道“鄙视”这种情绪。
这些外来人在村子里住了三天三夜。
再没有人去尝试割尸体上的肉,只是有一些老阿婆在夜间举着火把围着尸体转圈圈,唱着低沉的歌声。
外来人并不禁止歌唱。
南国炎热,三天时间,这些尸体已经腐臭,散发着令人作呕的气息。
再没有人对这些尸体的肉有兴趣。
这些外来人就收拾起自己的工具,拍拍屁股离开了小村。在离开小村前,那几个文士还是用土着的话重复了一下:“不准猎首,猎首是死罪。不许吃人,吃人是死罪。不许杀人,杀人是死罪。大秦皇帝在长安城看着全天下,大秦皇帝无所不知,每一个犯有死罪的人都会被大秦皇帝的武士找到杀死。”
这支小队唱着歌离开了小村。
在长安朝廷上,廷尉府的资深吏员赢得了辩论,辩论的结论是:秦律只看重结果,不问原因。猎首等同于杀人。按照杀人的罪行处死即可。食人等同于杀人,按照杀人的罪行处死即可。
至于执行这样的法令,会在岭南杀死多少人?
皇帝说:大秦疆域之内,不容忍这样的恶俗。食人的部族,没有存在的价值。
得到这样结论的陆贾,立即组织了无数普法宣传队,深入百越的无数荒村,去帮助土人移风易俗。
言语不通,不重要。重点不在怎么说,在怎么做。
一时之间,南海郡的很多村落都体会到了来自长安的文明教化,懂得了人头砍下去不会带来丰收。吃掉勇者的肉也不会变成勇者,只是变成死尸。
很多村落被杀到没有男丁。
“难道女子和孩子就没吃过人吗?”执法队中有青年士兵问。
“也吃过的……”背着秦律的文士说。
“那为什么不一起杀掉?”
“如果都杀掉……”文士沉吟了一下,又说:“如果都杀掉,就没人告诉后人说,吃人是会死的。”
威胁必须要被广为传播,才是有效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