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告庙(第3页)

很多参与迎接大将军的朝臣看到,皇帝和蒙恬从太庙出来的时候,都是双眼红肿,显然是在太庙哭过。

事涉天子威仪,此事不宜讨论。

天子亲自在未央宫主持太牢祭,大宴群臣,天子亲自持杯为大将军洗去盔甲兵器上的征尘,从巩邑飞回来的太子赢弘毅跪拜持杯,为大将军祝寿。丞相张苍诵读文赋,为大将军夸功。

宴会之上,天子面前列九鼎八簋,太子面前列七鼎六簋,太尉蒙恬面前列五鼎四簋,三公座次,蒙恬位列第一位,坐在最靠近皇帝的位置。右丞相张苍的座次还要排在蒙恬之下。

这都是对大将军破国之功的表彰之意。

张诚和赵杏儿夫妇的位置,还要远远排在九卿之后,圜阳侯赵杏儿位居九卿最末一位,巩侯张诚位次还要在赵杏儿之后。这也不是二人地位高低的表现,而是照顾张诚赵杏儿夫妇,天子亲自调整的位次。

在正常朝会中,赵杏儿在九卿之中的位次相当靠前。

而没有朝中职位的张诚,正常只能在两千石朝臣中给一个靠后一些的位次。

欢宴之中,张诚捧着酒杯,在五鼎四簋蒸腾的热气之中,遥望皇帝和太尉把臂言欢,不禁想起多年以前,自己在上郡的岇上小路旁,第一次见到蒙恬和扶苏的时刻。

宫廷宴会,不是为了让人吃饱,而是一次繁冗的仪式,在这种仪式上,人人都要按照次序、规定,举杯敬酒,动筷子,唱诵对天子的赞美和对大将军的礼敬。

这样的宴会,人人都小心谨慎。这种宴会,根本吃不饱。

只有没有什么官职的巩侯张诚,用小刀子割下肥美的肉块,不停吃喝,和邻桌的赵杏儿,就好像一对儿参加一次乡间婚礼的村夫村妇。

朝宴结束,百官退去,皇帝留太尉蒙恬、右丞相张苍、巩侯张诚、计相赵杏儿继续公众的小宴会。

众所周知,所有的大问题,都是在小宴会上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