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朝鲜之战的必要性
朝廷对朝鲜和夜郎、百越的态度是不一样的。
毕竟朝鲜是周天子亲自封的诸侯国,朝鲜国和周天子之间也多次有往来载于史册。朝鲜来朝,多少有承认大秦正统的意味。
所以先来的夜郎国使臣还都没有排上日程,朝鲜国已经先进入讨论了。
御史府把朝鲜国来朝当做是远方诸侯对天子的倾慕,视作是大秦国势彰显的象征。丞相府则希望研讨朝鲜国王求救,大秦要不要回应?毕竟大秦刚刚经历了两次大型战争,短期内重启第三次战争,又是远征朝鲜,会不会太过消耗国力。
计相赵杏儿眉毛都要拧成疙瘩了。虽然南征百越的战争不是举天下之力,粮食和军粮供应主要依靠巩邑和河南郡的耕地,但是百越之战毕竟消耗过大,物资虽然来自巩邑,但是花掉的钱可都是从国库支出的。朝鲜之战不知道规模和强度,军事情报没有,军方也没有计划,朝鲜半岛战争最后需要消耗多少,完全没有底。所以计相府对朝鲜之战非常保守,希望能用时间把它拖掉。
军方的态度就简单清楚的多。
蒙恬的看法是,卫满本来只是燕国的一个普通将领,在秦末战乱中逃到朝鲜,结果用了不长时间就发展壮大,不仅在辽东之东站稳脚跟,还能逼迫朝鲜国王,取得了大片领土,拥有一支军队。
这就让人很容易想起陈胜吴广了。
百越的蛮王们再怎么争斗,都只是在热带山林的彼此厮杀,几乎不会突破五岭诸关。
但是中原的王侯将相,即便逃到穷乡僻壤,只要有一丝希望,他们都难免试图复国——秦末战乱就是陈胜吴广这样的草头王和六国旧贵族野心不死导致的大灾难。
这个卫满恐怕比朝鲜王还要危险。
毕竟箕子朝鲜传承四十一代,也没有尝试过突破辽东向西和燕、齐发生冲突摩擦。而从燕地出去的这个将军,一旦他有军队,很可能就会向西去尝试回到他熟悉的燕地发展势力。
陈胜吴广起事,如果说给大秦什么教训,最主要的教训之一就是,一旦有反朝廷势力出现,就应该在它还在弱小的时候把它抹杀掉,而不是等它真正产生威胁之后再去考虑应对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