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驱逐使臣(第2页)
匈奴使团就要闹事,结果整个使团被廷尉派来的执金吾围起来,然后就是中尉韩信抽调了两千重甲武士,携带强弩围住了匈奴使团,一个小队进入馆驿,把匈奴人携带的武器、盔甲搜刮一空。弓下弦、刀磨去锋刃,装进大木箱子,贴上封条,说出境的时候自会还给你们。
没有武器的匈奴人,就如同没了爪子和牙齿的牧羊犬一样,没有任何危险。
因为匈奴人试图冲撞朝廷衙署,按律是重罪,但是考虑到他们身为使臣,两国相争尚且不斩来使,因此匈奴人被勒令限期离境。韩信调用了棘门大营的五千骑兵,押送这一支使团,立即清理使团随行的物品,一路护送东去北上代郡,从雁门关离境。
在雁门关外,押送的军官将贴有封条封锁了匈奴人武器的大木箱子交换给匈奴使者,说此处之外便是草原,你们回去吧。告诉冒顿单于你们所见所闻,大秦皇帝回来了,伪朝皇帝所签署的一切密约都不作数。以后不要骚扰犯边。如果有事,按照境外诸侯国的标准——比如之前覆灭的朝鲜、比如夜郎——递交国书,派一个使者、不超过30名随行人员入境,按照规矩递交材料。
匈奴使团当然一路忍受了巨大的屈辱,一旦拿回武器,就待发难。但是弓无弦刀无锋,箭簇也尽数被取下。而五千押送的秦军武装到牙齿,雁门关就在身后,关内还有大秦的无数雄兵,匈奴使者又哪敢造次。只好灰溜溜的离开雁门关,向草原行进。
匈奴人灰溜溜的离开,大秦却并没有觉得在这次外交活动中占到了上风,也已经预料到匈奴人并不会如此就认怂,谈判桌上拿不到的东西,他们自然会设法通过战场上索要。于是蒙恬乘坐飞机亲自到雁门关,重新调度训练代郡、渔阳郡等北方郡县的守军,强化了雁门关的防御,重新巡视了长城防线,整肃军纪。
匈奴是战国时期北方诸国的最主要的威胁。燕赵秦等国为了抵御匈奴南下,不约而同修建了长城。到了始皇帝时期,蒙恬连接了燕赵秦三国的长城,修成所谓万里长城,匈奴就此被拦截在长城以北,在蒙恬掌管长城军的时代,匈奴再也没有南下过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