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监军赵芃(第2页)

 死在赵芃那杆霰弹枪下的匈奴人,不比军中的射手少。

 而作为监军的赵芃,也并不对大将军的战略安排指手画脚,在所有军事会议上一言不发,只在一旁默默观摩学习记录。如同一个军政学院随军实习的学生一样。

 亲眼见到蒙恬将军如何管理军队,这样的经验全天下也没几个人能有。

 只是在需要向皇帝汇报的时候,在蒙恬大将军撰写给皇帝陛下的电文的时候,赵芃才会在一旁接过电文,亲手签下自己的名字。作为对蒙恬将军一切行为的证言。

 女兵编队已经解散,女民兵们回到自己的生活之中,继续做一个普通的大秦女工。也许她们偶尔会回忆起在新秦中城下的战斗,回忆起新秦中的姐妹们被俘后的悲惨境遇……

 但是属于大秦女子的真正生活是回到经济建设中,男耕女织、相夫教子。 “回到工厂、回到家庭,那里才是你们真正的战场。我们已经亲手报仇,帮我们的姐妹报仇了,剩下来的就是好好生活,活出你们自己的那份,也活出那些回不来的姐妹的那一份。至于消灭匈奴,让草原永绝刀兵……这件事我替大家继续下去!”

 赵芃这样解散了女兵营。就只在身边留下几名照顾自己起居的侍女。而蒙铠就担任了监军赵芃的卫队长。

 身为监军和军队的副统帅,赵芃也要分担相当多的军事管理工作,军中的后勤、行政、事务性工作繁多。军中的日常管理和纺织厂的日常管理有异曲同工之处,只是军中行文更讲规矩,更加严谨简练。

 赵芃在文牍处理上的能力,也让一般的军司马感到震惊,就没有想到这么一个看起来身材单薄的女子,皇家的公主,在文件处理上如此老辣。

 蒙恬的卫兵传令,请监军去大帐会议,说匈奴使节到来,请监军共同接见使节。

 这是监军的职责。

 正常情况下,匈奴使节出使,应该去长安,那面有奉常、典客等一干负责礼仪的官员处置,也有丞相和皇帝陛下做决策。出使到外派大军的也有。不过并不那么合乎规矩,也容易有大将军和敌国私下接触的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