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先生(第2页)

 王治却有些沉默。在水磨村待了几个月,他喜欢这样简单而质朴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没有那么多的勾心斗角,也没有那么多的尔虞我诈,一切都只为了活下去而努力。不用多想,他便明白如此的原因,很简单,没有文化。缺乏知识困住了水磨村的村民,一辈子都只能在这狭小的空间里生存。

 有了知识便可以出去尽情闯荡,见识各种在水磨村永生都不会见到的奇景,但这只是一方面,入世不可避免地会带来难以消减的痛苦,譬如人情走动,譬如生存晋升,种种困苦只会比在水磨村多而不比其少。

 站在他的角度,他已然厌倦了那样的生活,时时刻刻紧绷着弦,生怕明日醒来所有努力都毁于一旦。

 但水磨村的人却渴望着知识,渴望着自己的后辈终有一日能走出这被小群山包围的闭塞村庄。

 知识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王治之所以不答应任职教书先生,便惧怕着这个,害怕有了更多的知识,随之而来的是更多的痛苦,还不如无知些,白纸般走完这一生。而他有所犹豫,却是因为下意识地觉得这个决定不应该由他单方面做主。

 因此,在沉思稍后后,他张口说道,“依三位看来,学习知识是出去闯荡的必须条件,但是否有想过,外面的世界并不一定比在水磨村自在,那有必要再学吗?”

 王大根细细听着,应道,“如果外面生活还不如在这儿,那确实宁愿啥都不知道。”

 “行儒你呢?”王治问道。

 郭行儒太小,但没有怯场,回道,“我啊?不知道诶。非要说的话,就一个感觉,其实学不学与出不出去没啥必要的联系?”

 一旁的王大姐跟着说道,“小哥说的有道理,咱们世代都在土里刨食,早习惯了,何必再去琢磨外面是啥样,反正在哪儿活不是活。”

 王大根与王大姐并没说出什么新颖的想法,反倒是郭行儒年纪虽小,但却凭着直觉指出了关键。或许,她的人生,会与大部分水磨村居民都不太一样。

 “算了,这些事,小哥问我们,注定没个结果,不如找个时间与封啬夫聊聊,兴许能捋出个道道来。”王大根轻笑声,走到阴凉处躺下,道,“如今重要的事还是先把麦子给割完,大家都歇会儿,有力气了继续忙活。”

 众人都没有反对,各自寻地方躺着,郭行儒则轻声向王治道了声再见,随即蹦蹦跳跳得回她自家田地去。

 王治躺着假寐一阵,精神却一直舒缓不下来,总会不由自主地去想先前的问题。

 见此,他干脆不再休息,把草帽叩在头上,继续去搬运已经割好的麦秆,毕竟思绪不定,不如让自己忙起来。

 得益于十多年来的闯荡,虽然身形看起来与普通人无异,但却熬打得足够坚韧,因此一直干活并没有让他感觉疲累,反而有一种活在当下的充实感。

 随着黄昏的到来,两亩多一些的麦田终于收割干净,当王治驾着马车再一次赶回来的时候,王大根夫妻已将剩下的麦秆提前抱到田埂上堆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