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朝中争辩(第2页)

 “昨日锦衣卫之举,朕已有所耳闻,并非毫无所知。

 其行动缘由及经过,皆已上达天听。至于抓捕也是朕的命令,你是控告朕处事不公?”

 李为闻言,身形一震,随即俯身跪拜,声音中带着一丝急切与不屈:

 “陛下,微臣冤枉,微臣所为,不过是就事论事,对锦衣卫之行事提出质疑。

 历来案件,应由刑部主导审理,微臣对陛下增设锦衣卫之举,并无异议,

 但恳请陛下明鉴,即便是锦衣卫,亦当遵循唐律,不可越轨。

 而今,他们未经堂审,便擅自将人囚于诏狱,此等行事,实乃有违常理,乱了法度!”

 此时,李夜心中已然明了,该是自己出面之时。

 他从容不迫地迈出步伐,立于殿前,语气坚定而有力:“规矩,本就是为人所设,亦能为人所破。

 自锦衣卫成立以来,旧有的规矩框架早已悄然生变。

 世间万物,日新月异,规矩亦需与时俱进。故而,以破立新,方为大道。

 回想起陛下昔日创立锦衣卫之时,似乎那锦衣卫的职责于你们而言,仍是一片模糊。

 那么,今日便由我再为尔等重申一遍,以正视听。

 锦衣卫,乃陛下之亲随,皇权之下,特许而行。

 这“皇权特许”,四字沉重,意味着他们所行之事,皆秉承陛下之意旨。

 一旦有丝毫尔等犯罪的蛛丝马迹传入锦衣卫耳中,无需确凿证据,

 他们便有权将你缉拿归案,投入那阴森可怖的诏狱之中,以待审讯。

 记住,这“听说”二字,便是锦衣卫行动的令牌。

 因此,往后诸位大人行事,还需谨慎再三,莫要被那锦衣卫寻得半点可乘之机。

 否则,到那时,可莫要埋怨那锦衣卫的刀锋太过锋利,不留情面!”

 李夜此言一出,朝堂之上,众大臣的脸色瞬间变得五彩斑斓,仿佛各自心中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被猛然揭开。

 为官一途,又有几人能真正做到两袖清风?

 他们心中暗自盘算,若依李夜所言之锦衣卫职责,岂不是要将他们这些朝中栋梁一一拉下马来,无人能幸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