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轰动长安

李世民闻李夜之言,微微颔首,眸中透出一抹信任之色:“你行事,朕自是放心。此事既定,便公告天下吧。”

 言罢,满室朝臣皆拱手遵命,鱼贯退出御书房,唯余太子与孔颖达二人未动。

 他二人尚需筹备此次科举之试题,责任重大。

 李夜心中本欲建言,欲使试题更贴近实务,然转念一想,

 儒家理念根深蒂固,贸然提议恐引波澜,反生变故。

 罢了,此事且缓,日后再议不迟。

 如此,亦可静观此次小科举之成效,再做打算。

 一念及此,他心中已有了计较,面上却是不动声色出宫,静待事态发展。

 这次小科举的公告一发布出去,直接在长安引起了轰动。

 所有的学子们,无论是寒门子弟还是世家之后,皆如潮水般涌向告示栏,争抢着阅读那字字珠玑的科举公告。

 阳光斜洒,人群熙熙攘攘,有的眉头紧锁,细细研读每一条细则;

 有的则面露喜色,与同伴低声讨论着试题可能的方向。

 书坊内,相关书籍被一扫而空,学子们挑灯夜读,

 誓要在科举中一展才华,整个长安城笼罩在一片浓厚的求知与竞争氛围中。

 李夜一踏回锦衣卫衙门的大门,便迫不及待地将那桩要事向东方宇和盘托出,

 言辞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决断。

 他将任务亲手交予东方,嘱咐其精心挑选可靠人手,着手进行细致的筛选工作。

 东方宇领命之后,没有丝毫迟疑,即刻转身,步履匆匆地去部署相关事宜。

 对于这一系列繁琐的安排,李夜并未过多插手,他深知东方宇的才干足以胜任。

 待一切安排妥当,他便悠然离去,心中却泛起了别样的波澜。

 归途之上,长安城的勃勃生机悄然涌入他的心扉。

 今日,街道之上,成群结队的学子们欢声笑语,

 似乎正热烈地讨论着什么,那份朝气与活力,让人不由自主地被感染。

 李夜深知,在这古老的时代,仕途之路对于寒门子弟而言,是何等的艰难与崎岖。

 想当年武德年间,举荐制盛行,寒门才俊想要出人头地,更是难上加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