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研究所(第2页)

 不一会儿,马车备好,李夜亲自引领马周上车。

 车内空间虽不大,却足以容纳两人并肩而坐。

 一路上,两人或凝视窗外匆匆掠过的景致,或偶尔低头沉思,

 竟都默契地未曾多言,只余马车行进时的辘辘声,伴随着时光缓缓流淌。

 研究所在李夜的封地,其地界恰在风景如画的蓝田之中。

 马车悠悠行进,不过半个时辰的光景,便已稳稳停驻在研究所前。

 这研究所占地极为广阔,虽无市井之喧嚣繁华,却自有一番沉静庄重之气。

 举目望去,各式建筑错落有致,皆以精巧的铆钉结构搭建,

 是大唐能工巧匠智慧的结晶,汇聚了所有的精妙手艺。

 李夜轻轻掀起车帘,目光向外探去。

 守门的卫士一见是他,立刻恭敬地放行,没有丝毫迟疑。

 步入研究所之内,更觉处处透露着不凡。

 这里的布局与构造,无一不体现出匠人的匠心独运与对细节的极致追求。

 每一处空间,每一块砖石,都仿佛在诉说着不为人知的秘密与故事。

 李夜带着马周下了马车,往研究所内部深入。

 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斑驳地洒在青石铺就的小径上,两旁是忙碌的工匠们。

 他们或蹲或站,手中拿着各式工具,专注地雕琢着手中的物件。

 有的工匠正细心地打磨着一件青铜器件,火花四溅;

 有的则低头沉浸在图纸与模型之间,眉头紧锁,仿佛在思考着什么难题。

 空气中弥漫着木头的清香与金属的冷冽,交织出一种独特的气息。

 偶尔有工匠抬头,目光相遇时,彼此点头致意,简单而真挚。

 这样的氛围确实令人舒心,马周眉头微蹙,不解地问道:

 “王爷,此地众人皆自律勤勉,各司其职,管理亦是井井有条,

 在下实在不解,为何还需我之助力?”

 李夜闻言,直言不讳:“你说得在理,我大唐的子民,

 无论是田间百姓还是这些巧手工匠,皆性情淳厚。

 我只不过为他们提供了一个适宜的环境,保障了他们的衣食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