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道家地宗!兵家儒将!大雪龙骑!(第3页)

 大奉能够维持表面上的春秋鼎盛。 

 其实也就是在这制衡之道上了,法家的法鞅作为维护底线的人,不许各方势力太过肆意,道家则是位处江湖庙堂的微妙平衡之中,既是能够以道家之势镇压江湖,又可威胁儒家,儒家这边则是内部也有各种党派。 

 在这种情况之下,大奉君王虽是皇权不振,但依旧还是掌握权势的。 

 只不过这种权势要如何获得。 

 就要看帝王的手段了。 

 沈楠笑着说道:“儒家可不是两派,而是三派!以首辅张旭为首的江州书院,这个书院的大多数子弟皆为江州世家,他们所代表的也是大奉世家的利益,而后便是以次辅杨柯为首的白鹿洞书院,他们所代表的更多是寒门儒士,再其后则是以大儒王舒所创的大汝书院,这大汝书院也是如今兵家的一派——是为儒将!” 

 这个世界的势力的确是有意思的。 

 不同于古代历史,在出现仙武因素后。 

 个人的影响力得到了巨大的增幅,比如说似王阳明这般圣人,再古代历史也就是个文官而已,在后世宣扬开来后方才称之为心学圣人,可如果他是诞生在仙武王朝,以其心学的造诣,必能顺利突破儒家十三境,乃至十四境。 

 所能造成的影响力自然是要夸张许多。 

 就如同创立大汝书院的大儒王舒一般,此人便是儒家明面上最强的十二境儒家至圣,仅凭一己之力就硬生生又创造出儒将这个体系。 

 何为儒将?便是儒家武将! 

 如今凉州官员大多都是儒将这一派系的,甚至就连武将勋贵、幽州九边亦是有儒将之人,只不过儒将也受到了兵家跟儒家的打压,并未彻底发展起来。 

 也就是在凉州有些势力。 

 朝堂之上亦是仅有一个兵部右侍郎为儒将。 

 “未来若要裁军,这儒将也能用一用。”沈楠脸上笑容满满:“创立仅仅百来年的儒将,应当是没有那么多糜烂官员的,倒是杨柯这种清流寒门?” 

 他脸上的笑容收敛起来:“朕看之却是有些似明朝的东林党。” 

 “皆只是清流空谈之辈!” 

 杨柯本人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最多就是脾气有些执拗。 

 但沈楠在此前梳理奏折的时候,他可看见了不少白鹿洞书院出身官员的奏疏,那一个个言辞激烈的好似是在训斥君王,那叫一个大义凛然。 

 然而实质上的东西几乎没有多少。 

 他们献出的一个个策略,就算沈楠只是看过一些史书也能知晓都是空谈的治国之策而已,看似极好,但却根本实现不了,也没有任何意义。 

 张角微微颔首:“的确有些像是一些沽名钓誉之辈。” 

 沈楠刚才看奏疏的时候,张角可也是跟着看了不少。 

 他对于大奉这些官员也算是有所印象。 

 “可不止是单纯沽名钓誉那么简单”沈楠看的可不仅仅只是奏疏那么简单,他继承了二十年后元佑帝的记忆,对于奏疏里不少人当真是印象深刻。 

 什么水太凉。 

 什么血太吓人。 

 什么弃城之辈。 

 这些人名皆在奏疏之中。 

 这也是沈楠除却系统之外的最大金手指,他虽是不同于重生那种说法,但也相当于是穿越到一个熟悉的历史朝代之中:“且不说他们了,就今日他们这些态度,想来也是听闻今日皇宫内发生的事情,就看他们后续如何应对了。” 

 数个时辰前。 

 沈楠刚刚睡醒后就让韩生宣血腥清洗御马监。 

 这种动静自是传到了外界。 

 他刚才觐见的那些官员固然没人提这件事,但仅仅只是从他们不自然的反应跟神情就能看出来,他们已是知晓情况,至于说为何不提?! 

 显然是文官内部还没商讨出一个对策来。 

 毕竟御马监是皇宫内部的事情,宦官也不过只是天子家奴而已。 

 他们这些文臣要以什么姿态规劝?! 

 最多也就是上点奏疏而已。 

 沈楠到时候看这些人的表态就能更明确他们的态度:“走吧。” 

 “去演武场。” 

 他打算测试下大雪龙骑、明王重甲兵以及金刚不坏神功的效果。 

 届时再看看如何兑换。 

 接下来又要打造出一个什么样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