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0章(第3页)

她拿起笔记本,目光扫过众人:“首先说‘先例’。咱们定规矩是为了选对人,不是为了捆住自己的手。

十年前没有的先例,不代表现在不能有——嘉和现在的情况,十年前也没有过。

二十七名干部涉案,七个核心部门空着,财政赤字二十三个亿,这种烂摊子,要是等‘条件成熟’,等‘按部就班’,恐怕等不到明年,职工就要闹起来,项目就要黄掉。”

她顿了顿,翻到下一页,上面记着她去嘉和暗访时的见闻:“我上个月去嘉和的培训基地,看见李建国师傅带着两个年轻学员练焊接,学员说‘张市长答应我们,学好技术就安排进华宇’。

我去河对岸的村子,村民说‘补偿方案讲得明明白白,我们愿意拆’。

这些不是‘急脾气’能换来的,是他一户一户跑、一件一件办出来的。”

“再说说‘班子搭配’。”赵瑞敏看向马湾,语气平和却坚定:“咱们选干部,看的是能不能解决问题,不是看性格合不合。

林振华同志要是真为嘉和好,就该明白,现在不是讲‘商量’的时候,是讲‘效率’的时候。

张扬同志强势,是因为他知道职工等不起、项目等不起。

要是主官都想着‘和和气气’,回避矛盾,那些窟窿什么时候能补上?那些烂事什么时候能清干净?”

她拿起省发改委的评估报告,递到曹先面前:“报告里写得清楚,要是张扬同志接任,新区的跨河大桥明年就能开工,保障房后年就能入住;要是换其他人,光是熟悉财政、国土的烂账,就要花上一年时间。

嘉和的老百姓等得起吗?省里的改革部署等得起吗?”

赵瑞敏放下报告,目光落在段福贵身上:“至于‘底下干部有想法’,我觉得不用担心。

干部看的是实绩,不是资历。

张扬同志在县区当县长时,把贫困县的gdp翻了一番;到市里当常务副市长,半年解决了国企的老大难问题。

这样的干部提拔,底下的人只会觉得‘有奔头’,只会想着‘向他学习’,而不是‘有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