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生死”(第2页)
一直与大皇子一道进学的公子们那边已经有人憋不住诧异,歪头与身边的人对视了。
二皇子也是惊讶一瞬,然后马上就用那种“大哥好棒,竟然克服了困难”的敬佩目光望向了身边的大哥。
大皇子根本不敢去注意旁人的表情,更羞于回应二弟那敬佩的神色。
等先生为他解惑之后,他就垂着头,匆匆坐回了位子。
二皇子看不清大哥在写什么,只能看到大哥手中的湖笔移动的飞快。
窗外的皇帝终于收回了目光,原路走出了大本堂。
值得庆幸的是,康哥儿反思的结果是改正。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只要他还能改,皇帝便不会轻易判定他的“生死”。
尤其这“生死”还关乎着景朝的国本。
怎么才能让康哥儿的心变的开阔一些,再洗去他那些不应该有的毛病?
……
皇帝为大皇子的事情考虑的时候,有幸入大本堂进学的各府公子也将大殿下今日的异常告诉了自己的长辈。
武信侯与儿子对视一眼,最后由他这个祖父告诉孙儿,日后只要大皇子对先生们进行了请教,那么他便也要跟在两位皇子之后,就困惑之处请教先生。
而且所问问题的数量和难度也要把握好。
既不可过多,也不可过少,更不可比两位皇子请教的问题都深奥。
武信侯长孙有些拿不准的问:“若是孙儿判别不出问题的难易怎么办?”
武信侯略微思考,然后打算请府内的清客先生们每日都替孙儿预设几个问题,再把他们所能想到的问题全部都给分个类,就按难易程度分,这样大殿下向先生们请教的时候,孙儿便能马上知道自己应该请教哪些问题了。
武信侯世子难免要心疼垂髫之年的儿子。
等到儿子出去寻清客先生们了,他叹了口气对父亲道:“若是知道大本堂会是那样的情况,当初还不如不替大哥儿争这个伴读,总归我们家已经沉寂了这么多年,能保住现有的位置便很不错了,何苦要折腾他一个垂髫小儿。”
武信侯瞪一眼没出息的儿子:“那爹把爵位也传给你弟弟,免的你们爷俩日后受上朝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