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铜签子与刨花水(第3页)

 这应该是一位女性族人的铜签子,平常可能当发钗插头上,用来盘头发。签子背面末端刻着族里对各大洲的编码,以及这个张家人带领队伍的编码。 

 在20世纪,埋在人类社会、沉寂多年的张家人仿佛一颗颗活过来的种子,向自己的家族伸出枝丫。如同一只只萤火虫,在世界地图上渐渐发出微光。 

 乱世容易丢命,也容易翻盘。 

 张家不求翻盘,要得也很少。 

 在张海客看来,张海桐干的事纯粹是花张家的老底儿买机会。 

 这和张海客在香港占地盘的路子本质上是一样的。 

 但现在不是藏着掖着的时候了。 

 张海客己经稳住本家的局面,如果一切顺利,南部档案馆和东部档案馆打个配合,完全有办法接纳从海外购置回来的东西。 

 张家确实不如以前了,但西个档案馆加上张家千百年来的搬家经验

,把这些东西想办法销去全国各地需要的地方绝对轻车熟路。 

 任何行动都会有牺牲。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这支签子来自北美洲。”张海客看着那只铜签。“一周前,跟随一批散货船靠港。和它一起寄来的,还有一瓶乡井土。” 

 …… 

 两人在房间里嘀咕半天,最终敲定由张海楼跟着张海桐出海。 

 张千军目前待在东北老宅,这也是他自己的选择。张海桐没有异议。 

 谈话进行到尾声,张海桐问:“族长画的那幅画,你还留着吗?” 

 “留着。族长的东西都很重要,族里一般不会轻易销毁。”哪怕是一片纸屑。张海客默默补充。“怎么突然问这个?” 

 他以为张海桐要开始找人了。 

 张海桐:“你之前不是问我为什么选择长沙那窝儿同行吗?” 

 张海客:“我以为是因为他们势力够大。” 

 放眼全国,能成规模的盗墓贼组织几乎没有。除了长沙九门。 

 事实上张海客也没说错,九门的体量确实有入局的资格。 

 但张海桐显然还有别的原因。 

 他说:“是有人,主动找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