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有心(第2页)
雪落下的声音让他无比安宁,心里的躁动和空茫似乎安定下来。张海桐对宗教没有兴趣,他也不信神佛。
至于族长,或许有那么点“神性”。一个人在精神寄托匮乏的时候,思想会偏向哲学,渐渐又飘向神学。
喇嘛们总是那么智慧。或者说,老人们总是那么智慧。+x-k,a¢n+s¢h-u+j_u?n+.~c\o¢m^他们吃过太多苦,在短短不足百年的人生里就能看透太多,于是给一个心灵年轻又老迈的青年指出明路,让他坐在这里体会体会什么叫灵魂上的悲鸣。
张海桐坐在这,一笔一划画下这座雪里的雕像。只是一根铅笔。
上一世为了快速赚钱,他学的是计算机。当时计算机是热门专业,结果短短几年培养出大量代码民工。事实赶不上变化,毕业之后的张海桐还是很辛苦,但好歹不需要出卖力气就能吃饱饭。人前也算体面。
短短二十几年好像一首都很紧迫。
普通人的每一天,都像一场战争。即便是睡觉,好像也很紧迫。如果是独自谋生,就更加紧张。
那是生存的紧迫感。
这种紧迫感赋予张海桐强大的适应能力,也给予他麻木的感情。叫他眼睛里的缤纷的世界也变得全是黑白。
张海桐很感谢那样的生活。
在一个安定的社会里,作为孤儿不会饿死,还能有体面生活的机会。这是非常幸运的一件事。
那样的生活又给他继续下去的勇气。苛刻的环境总能养出长在峭壁的草木,命贱但能活。
这样生活的他,从现实世界回来,再看这尊雕像,就很理解当时小族长的心境。那样的震撼,跨越了不知多少年的思念和爱,就这样在某一个雪天落在张起灵的身上。
猩红的炭火和苍白的冰雪,还有喇嘛庙萧瑟的风,无声诉说那样一个故事。
教会这个在时间长河里一个人行走太久的小孩,什么叫“有心”。
老旧的红墙外,大雪坠落。小族长拿着錾子对着一块石头悟道。
别人悟道,是要超脱人性。要摆脱所谓的俗世。
小族长的悟道,却恰恰相反。
做上神,很难。做回人,更难。
张海桐知道,在他回到这里前,张女士抱着他。坐在这里时,他想了很多。时空错乱时,情感在平静的外壳下肆意生长,画出来的东西竟然格外有氛围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