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见辞(第3页)

 说这话时,何剪西正戴着眼镜翻看账目。那个时候他己经在荣养,住在档案馆,每天有人侍候。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给档案馆打工并不是坏事。待遇丰厚,只要没死也管养老。即便没有养老待遇,只要自己没有不良嗜好,领的钱也足够后半辈子生活。 

 如果接受档案馆同化,“老去”就会变成一瞬间的事。当事人会有漫长的“青春”,衰老和死亡反而稍纵即逝。 

 即便那不是完美的长生不老,却也足够诱惑。 

 然而何剪西还是拒绝了。 

 他是档案馆第一个决心同化的外姓人,不用冠张姓。 

 张海娇和张海琪通话时,还十分惋惜。 

 “真的很可惜,海琪长老。”张海娇年龄定格的比较晚。早年营养不良让这个姑娘发育迟缓,手长脚长,就是身上不长肉。连面容和声音都还停留在少女时期,说话时语气冷淡,语调平平。“您知道的,现在找一个靠谱的会计不容易。” 

 何剪西干了一辈子会计,人情世故差了点,职业操守和职业技术却很不错。最重要的是,他这人嘴严。 

 吃谁的饭,就对谁忠心。为此死了,也要对得起拿到手的钱。 

 当今社会还想找这样的人,真的太难了。 

 何剪西培养出来的新会计,张海娇并不太看重。大多时候只让他理一些明账,不放在面上的账,还是楼里人自己做。 

 “可惜,他不愿意。”那个时候张海娇也有些惆怅。到底是相处那么久的老人,从哥叫到叔,再往后就叫不出爷爷了,何剪西也不爱听。 

 张海琪并没有发表太多意见,只是回答:“让张海秋管吧。” 

 …… 

 张海桐离开公墓,踏入南楼时,来接他的人还是张海娇。 

 她也留短发,里面穿着旗袍,外面搭着一条披帛。 

 张海桐和她见面,断断续续讲了许多事。 

 时间过得太快,当初抱着油瓶险些丧命的少女如今也到了数不清年纪的时候。 

 两人坐在圆桌两侧,两两相望。 

 张海娇说:“好久不见,海桐长老。” 

 这么多年下来,她终于找到针对长辈们比较合适的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