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罪行累累(第2页)

 而老汉家本就有一门刺绣手艺,便以二两银子的价格,将土地贱卖给那名官员。 

 怎奈,那名官员见他家的小儿女,容貌清丽。 

 在他家将小儿媳奸污后扬长而去。 

 小儿媳不堪受辱,投井自尽。 

 他的幼子愤怒不已,找上门去报仇,结果被官员的奴仆送回来时,只剩下一口气。 

 他的幼子连最后一句话都没说,就撒手而去。 

 经过此事,他们心中虽怨这世道不公,却不敢再去寻仇。 

 便带着家人另投他乡。 

 就算如此, 

 他们的一举一动,也在这位官员的监视当中。 

 如此过了三年多,对方才放松警惕。 

 他们这才找到机会,携家带口告御状。 

 老汉声泪俱下地说完事情经过。 

 老汉的家人已经哭得抱成一团。 

 衙门外面的百姓,也是听得唏嘘不已。 

 有些心思敏感的,已经哭得泣不成声了。 

 孙如澜吓得脸色发白。 

 但他也知道,此事不能认。 

 这件事已经过去好几年了,除了这几个人,别的证据恐怕早就没有了。 

 只要自己抵死不认,他们就没有证据。 

 如此想着,孙如澜也跟着喊冤, 

 并且对老汉的说辞一一反驳。 

 在他的反驳当中,老汉成了无良混子。 

 仗着自己的水田在返乡官员的田地中间,便狮子大开口,想讹诈官员。 

 官员自是不愿,他们一计不成,再生一计。 

 主动将幺儿媳妇送上官员的床,再当众捉奸,以此拿捏返乡官员。 

 好在,他孙如澜明察秋毫,还了官员清白。 

 老汉又急又怒,指着孙如澜,气得半天都没说出话来。 

 围观的百姓,见老汉说不出反驳的话,都觉得他是心虚了。 

 “老汉,你为什么不说话了?” 

 “你快反驳啊?” 

 “你不说活,是心虚了吗?” 

 就在这时,府衙外面又响起了一阵击鼓声。 

 循声望去,只见一位老妇正在敲击鸣冤鼓。 

 衙役当即上前询问,她有何冤屈。 

 老妇“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朝着衙役连磕三个响头,颤巍巍地拿出一张诉状。 

 “老妪要告渚州茶司孙如澜,强占老妪家中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