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璃院繁星喜欢潮汐龙的利普顿
第九段:千禧年的准备第732章 可持续发展深化
2008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闭幕后,上海的深秋多了几分凝重。李阳坐在集团战略会议室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报告摊开在桌面,"全球制造业碳排放占比31%"的黑体字刺得人眼眶发酸。他摘下眼镜揉了揉眉心,望向窗外正在拆除烟囱的老厂区——那曾是企业的骄傲,如今却成了需要割舍的过去。
"我们要做的不是环保秀,而是生死攸关的转型。"在全员动员大会上,李阳身后的屏幕切换成两组对比画面:一边是东南亚工厂浓烟滚滚的烟囱,一边是北欧竞争对手的光伏智能车间。"三年前,我们靠风险管理抵御了金融危机;今天,我们要用可持续发展赢得未来。"他的声音里带着破釜沉舟的决绝,"碳中和目标,提前到2012年实现。"
质疑声首先从董事会爆发。财务总监推了推眼镜,指尖敲打着成本测算表:"更换节能设备需要投入8个亿,相当于全年利润的40%!"老股东陈叔拍着桌子反对:"环保是政府的事,企业瞎凑什么热闹?"李阳没有急于反驳,而是带着团队走访了获得碳关税豁免的欧洲客户工厂。当看到对方用生物质燃料驱动的生产线时,陈叔望着自己锃亮的皮鞋,突然低声说:"也许我们真的落后了。"
转型从生产线的"心脏"——能源系统开始。李绍文的团队设计出"光伏-储能-智能微网"三位一体方案,在屋顶铺设的光伏板不仅能满足工厂60%的用电需求,多余电能还能并入电网。为了说服老技工接受新设备,李阳带着他们参观了德国的零碳工厂,当看到机械臂用风力发电进行精密焊接时,老张忍不住伸手触摸冰冷的金属外壳:"原来环保和效率真的能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