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璃院繁星喜欢潮汐龙的利普顿
第九段:千禧年的准备第736章 创业初心的回溯
2020年初春,上海的梧桐树刚抽出新芽,李阳坐在办公室的老藤椅上,手中的黄铜镇纸压着一本边缘磨损的笔记本。中央空调的嗡鸣中,他翻开扉页,1985年的墨迹依然清晰——"技术不该束之高阁,要让每个普通人都能触摸到科技的温度"。窗外陆家嘴的摩天大楼在夕阳下投下阴影,与笔记本上用蓝墨水画的简陋设备草图形成奇异的时空对话。
当指尖划过1987年的记录时,记忆突然翻涌。那时的他骑着锈迹斑斑的二八自行车,车筐里塞满产品说明书,在上海弄堂间穿梭。某个暴雨倾盆的傍晚,他浑身湿透地站在经销商门前,怀里却死死护着样品,生怕被雨水打湿。"当时就想着,"他对着空气喃喃自语,"哪怕只有一户人家用上我们的设备,也值了。"
办公室的智能管家突然亮起提示:"李总,博物馆筹备组请求视频会议。"全息投影中,年轻策展人小王举着老照片激动地说:"您看这张!1992年工厂改造时,您和工人们睡在车间的大通铺!"画面里,二十多岁的李阳正给身旁的老张包扎手指,墙上用粉笔写着"质量即生命"。李阳的眼眶微微发热,那个年代的艰苦此刻都化作了珍贵的勋章。
深夜的办公室,李阳戴上vr眼镜,数字孪生系统将他带回1998年的环保改造现场。虚拟场景中,他看着年轻的自己与环保专家激烈争论:"我们不能为了赚钱污染子孙的天空!"当看到团队最终咬牙投入全部积蓄更新设备时,他摘下眼镜,发现镜片上蒙着一层水雾。原来在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年代,这份环保初心早已深植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