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段:新世纪的开端第751章 机遇降临
2001年11月11日深夜,上海的梧桐叶在寒风中簌簌作响。李阳的办公室灯火通明,电脑屏幕上wto协议的pdf文件泛着冷光,他的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滑动,眼睛紧盯着"市场准入"章节里的每一个条款。当读到"降低关税壁垒"几个字时,他猛地起身,碰倒了桌上的茶杯,褐色的茶渍在战略计划书上晕染开来,却丝毫未减他眼中的炽热。
"立即通知所有高管,凌晨两点紧急会议!"李阳抓起对讲机,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半小时后,集团总部的会议室里,投影仪映出世界地图,红色的贸易路线如血管般蔓延。"同志们,"李阳用激光笔重重点击东南亚区域,"这不是普通的新闻,是历史给我们的船票!"他的白衬衫领口微微敞开,领带歪斜,却比任何时候都更显锋芒。
财务总监老周推了推老花镜,眉头紧锁:"李总,我们去年的海外营收占比不足5%,现在贸然扩张,现金流根本撑不住!"市场部张经理也摇头:"欧盟的Ce认证、美国的fdA标准,这些门槛我们连边都没摸着!"会议室里议论声四起,气氛如同暴风雨前的压抑。
李阳没有立刻反驳,而是调出一组震撼的画面:印度贫民窟里,孩子们围着老旧的收音机收听新闻;中东沙漠中,石油工人在酷热下手动记录数据;非洲草原上,医生背着药箱徒步数小时出诊。"看到了吗?"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这些不是贫困地区,是等待开发的金矿!"智能屏幕切换成数据分析图,"东南亚家电缺口3.2亿台,中东智能设备需求年增长47%,而我们的产品,刚好能补上这些缺口!"
研发部王工举起手:"但技术标准差异怎么办?去年我们的微波炉在日本因为电压不符,退货率高达60%!"李阳笑了笑,从文件夹里抽出一叠文件:"这是我连夜整理的《海外适配方案》,我们可以建立模块化生产线,针对不同地区定制电压、频率、甚至操作界面语言。"他的目光扫过众人,"还记得1997年金融风暴吗?我们也是在质疑声中挺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