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璃院繁星喜欢潮汐龙的利普顿
第一段:新世纪的开端第764章 市场回暖(第2页)
李阳的手指在会议桌上敲出急促的节奏,这是他思考时的习惯。十年前价格战的惨烈画面在脑海中闪过,他深知不能再陷入同质化竞争的泥潭。"启动'未来工厂3.0'计划。"他突然开口,智能屏随即切换成技术路线图,"我们要在柔性制造和个性化定制上拉开差距。"他转向研发团队,"陈工,量子计算模块的小型化进展如何?"
研发总监陈立峰推了推防蓝光眼镜,调出实验室的实时画面:"已经进入样机测试阶段,如果成功,设备运算速度能提升百倍,但..."他的语气变得谨慎,"研发投入至少需要追加2个亿。"财务总监老周皱起眉头:"现在现金流刚好转,这么大的投入风险太高。"
会议陷入僵局时,李阳调出企业的历史数据档案。1999年环保转型、2007年管理升级、2009年知识产权保卫战,每一个关键节点的决策都伴随着巨大风险,但也正是这些抉择让企业一次次突破瓶颈。"记得2005年研发智能设备时吗?"他的声音带着回忆的温度,"当时所有人都说价格太贵没市场,可我们用技术重新定义了行业标准。"
最终,董事会通过了新的研发计划。与此同时,市场策略也悄然调整。李氏集团推出"设备即服务"的订阅模式,客户无需一次性购买设备,而是按使用时长付费,还能享受持续的技术升级。在上海陆家嘴的体验中心,消费者可以通过vr设备"走进"虚拟工厂,亲自设计专属的智能设备参数。
这场变革迅速见效。三个月后,高端定制产品的利润率提升至45%,订阅服务用户突破10万。更令人惊喜的是,竞争对手的低价策略引发了质量危机,大量客户开始回流。当李阳收到某东南亚企业希望技术合作的邀约时,他在回信中写道:"真正的竞争不是互相倾轧,而是共同把市场蛋糕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