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璃院繁星喜欢潮汐龙的利普顿
第六段:应对全球危机第837章 人才梯队优化(第2页)
人才培养体系呈现出立体网络形态。"星舰训练营"通过元宇宙技术,让员工在虚拟环境中经历各种危机模拟:当学员在"全球供应链断裂"的场景中成功调配资源时,系统会根据其决策路径生成专属能力提升方案。更具特色的是"师徒星云"计划,李阳亲自担任首席导师,通过脑机接口技术将自己的商业思维和决策经验编码成数据模型,传输给潜力人才。当年轻的市场总监在跨国谈判中复刻了李阳的"压力测试谈判法"并大获成功时,整个集团的人才培养系统响起虚拟的喝彩声。
外部人才引进打破了传统框架。李氏集团在全球设立"星际人才观测站",Ai持续扫描各行业的创新者。当发现某生物科技公司的病毒检测专家正在研究与智能传感技术高度契合的课题时,系统自动生成"引力波招聘方案"——不仅展示集团的研发资源,还通过区块链技术承诺为其保留自主项目孵化空间。这种精准且尊重人才自主性的策略,让公司在三个月内吸引了127位顶尖专家。
人才结构的优化更注重生态平衡。集团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技术,构建出人才协作的"社会引力模型"。当发现智能医疗团队缺乏人文设计人才导致产品用户体验不佳时,立即从文创部门调入擅长情感化设计的专家,两个团队的协作效率因此提升了43%。同时,"代际融合计划"让资深工程师与00后程序员组成"量子对撞小组",前者的经验与后者的创意碰撞出无数创新火花。
但人才梯队建设并非一帆风顺。在推行新的考核体系时,部分老员工因不适应数字化评估方式产生抵触情绪。李阳没有强制推行,而是在虚拟会议室举办"时光对话会",让Ai模拟出30年前公司初创时的艰难场景。当老员工们看到年轻时的自己与现在的数字画像重叠时,有人感慨:"原来我们奋斗的本质,就是不断突破舒适区。"